|
坚持科学发展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
近几年,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扶贫开发工作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愈益受到重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搞好老区开发或扶贫,是消除老区贫困的重要途径。 要始终坚持把加快老区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老区大都是边远高寒的深山区、干旱缺水的石山区、资源匮乏的水库移民区和自然灾害频发区。生态环境脆弱、脱贫难度大、任务重,从这个实际出发,从促进发展入手,将过去单纯给钱给物救济的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送科技、出点子、教方式、上项目等增强老区自身造血功能的开发式扶贫。一方面要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动员、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2007年,政府各部门参与,投入随县淮河镇桐桥畈村400多万元,使出行无公路、通讯无信号、电视无影像、看病无诊所、办公无房屋的“五无村”变成了“五有村”;2008年,广水市投入余店镇先觉庙村447万元,使上访多、危房多、穷户多、污染多、务农多的“五多村”变成了“五少村”,全村550户,外出经商办企业的达320户,年纯收入300多万元,仅两年多的时间,农民就奔上了致富路。实践表明,推动各级各部门参与行业扶贫、区域扶贫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的“大扶贫”的格局,可以动员、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和各种资源参与扶贫工作,使扶贫工作的渠道更广泛,帮扶更到位,力量更集中,措施更有力,效果更明显,为老区脱贫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工作重点,结合解决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在资源转化增值方面上项目,加大对项目的科技投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将现代技术、管理和人才等要素引入老区,帮助老区发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品牌优势。在扶贫开发中帮助老区人民依据本地实际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帮老区人民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老区人民的民生。采取诸如硬化通村公路、建沼气池、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修水利、推广农业机械、提供优良品种、搬迁库梢、山崖村民,利用山场资源发展香菇、木耳、畜禽养殖,挖掘珍贵野生药材等方式方法,从解决老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做到勤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常兴安民之举、善解贫民之忧,使老区人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从贫困走向富裕。对此,应因户、因人施策,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有文化的年青人鼓励他自主创业发展;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同时,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增加老区扶贫开发投入,动员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力量参与老区扶贫开发,做到定帮扶点、定单位、定领导、定目标、定时间、定奖惩,使老区脱贫工作高效、有责、有序地开展。 要在统筹城乡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尤其是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工作中,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和老区建设促进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老区乡镇的老促会都建立起来了,他们人年轻、责任心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人缘关系好,对老区的情况非常了解,知道那些地方需要帮什么、怎么帮,因此可以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桥梁和纽带。另一方面,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要以统筹区域发展为重要任务,着重关注地处边远山区、库区的老区,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老区的扶贫开发要发挥老区的资源、人文、地理优势,依靠国家有关政策,进行项目开发,发展特色产品,形成特色产业,使老区增强生机与活力,保持可持续发展。 (作者分别为随州市老促会会长、副会长)吴治炎 张富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