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装扮绿色家园致力打造生态强市
随州市建市以来,广水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始终把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项目的实施作为强市富民、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和谐、平安广水的重要举措来抓。十年来,累计完成育苗面积6200亩,产优质苗木2000万株,平均每年育苗面积比十年前增加5倍以上;累计完成造林面积45万亩,平均每年造林面积比十年前增加10倍以上;封山育林面积160万亩,开创前所未有新局面;累计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000万株,折合面积10万亩,平均每年植树株数比十年前增加3倍以上;创绿色家园示范村34个;建绿色通道600公里,共植树80万株,折合面积0.6万亩,平均每年绿化里程比十年前增加6倍以上;建设林业产业基地500多处,总面积达30万亩,其中百亩以上400多处,千亩以上50多处,平均每年建基地面积比十年前增加10倍以上;累计完成林业投资2亿多元,平均每年投资比十年前增加15倍以上,累计实现林业产值40余亿元,平均每年产值比十年前增加10倍以上,森林面积达到160多万亩,比十年前增加13%,森林覆盖率达到40.5%,比十年前增加5个百分点。 全民共建绿色家园。广水市地处鄂北山区,是一个林业大市,过去,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是湖北省的一个荒山大户。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为彻底改变林业落后的面貌,大张旗鼓,全民动员,重点开展以市直机关部门义务植树和“湾子林”建设为主体的绿色家园创建两大主体活动,成效显著。 切实加强项目建设。建市以来,我们争取各种重要项目24个,累计中央及省投资共13000万元,项目建设取得空前成效。在国家及省检查验收中,造林率、成活率、保存率等指标均达到100%。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即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先后建成了九大林业基地:徐家河库区(长江流域)、小河(淮河流域)生态林基地;全市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林基地;中华山、大贵寺林场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基地;以东北部武胜关镇为中心的万亩杉木速生丰产林基地;以西北部吴店、余店镇为中心的10万亩菇耳林食用菌种植基地;以中部骆店乡丘陵岗地为主的万亩杨树国外松工业原料林基地;以中北部蔡河镇为中心的10万亩,板栗、鲜桃、冬枣、茶叶高效经济林基地;以应山城区为中心的千亩花卉苗木基地;以长岭镇、吴店镇为主体的万亩油茶基地。产业基地得以发展壮大,广水林业走上特色明显,规模发展的坦途。 稳步推进林权改革。我们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业要素流转机制,明晰产权140余万亩,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佳的服务,按程序将林地流转到公司、大户。近十年共流转林地50万亩以上,调动林农造林积极性。全市成立各种协会、专业合作社22个,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悄然兴起。由于政策灵活,扶持到位,一大批凤凰飞到广水筑巢。岳阳纸业集团、武汉意奥顺林有限公司、武汉望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荆门金源林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广水投资造林;岳阳纸业集团投资近1000万元,买断中华山林场2万亩山场,已完成国外松造林2000多亩;金源林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买断长岭镇6个村的3万多亩山场,目前已完成泡桐中药材造林4000亩。公司造林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造林保存面积达12万多亩,成为植树主力军。 盘活生态旅游资源。针对广水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我们切实打开思路,在盘活资源上狠下功夫。为了有效开发大贵寺国家森林公园,我们理顺了管理体制,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对道路进行整修,对宾馆设施进行更新,对文化遗迹进行包装,并聘请专业人员对森林公园的整体旅游规划进行专业设计,为进一步大规模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还主动和周边县市联络,将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整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同时大力招商引资,真正将广水打造成武汉城市圈的后花园,使之成为 “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 广水市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