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随州建市十年来,我们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10年来,广水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9年,全市种植业产值达到27.37亿元,比1999年增长3.8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62元,10年间增长了1.46倍;主要农作物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茶叶总产分别达到43.19万吨、5188吨、3.54万吨、68.7万吨、4.41万吨、441吨,与1999年相比,分别增8.02%、增32.99%、 增148.25%、增30.58%、增96.52%、增126.15%。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思路,坚持以“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品农业”为重点发展方向,种植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狠抓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大宗农作物优质率达到60%以上。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建立了5万亩大蒜、20万亩高效经济林果、5000万棒(袋)食用菌、2万亩特色蔬菜、50万亩优质稻麦等农业板块生产基地,逐步向生产的板块化规模化、产业化格局发展。
    ——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10年来累计推广鄂麦18、鄂麦23、郑麦9023、杨两优6号、珞优8号、广两优66等农作物新品种60多个,新品种年均更新面积保持在30万亩次左右,中稻、小麦单产增幅分别达30%和20%。推广普及水稻旱育抛寄两段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防机防技术等20余项新技术,全市适用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其中获认定随州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省级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8个。全市共有社员5160人,带动农户24500个,2009年社员户平增收2100元。以订单农业为纽带,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建立了白灵菇、大蒜、优质专用小麦、棉花等订单生产基地30余万亩。突出农产品品牌建设,组织农业企业申报获认证农产品“三品”品牌27个,其中无公害食品7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8个,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升。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了全社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和责任意识。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了20多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着手建立水稻、大蒜、蔬菜、茶叶等标准化生产基地20余万亩;在生产基地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登记试点,逐步实施农业投入品登记制度。成立了农业执法监察大队,规范农资经营秩序。累计查获非法经营和假冒伪劣农资300余吨,其中清理收缴了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和废弃农药28.8吨,保障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狠抓了农产品市场监测,在应、广城区主要农贸市场和超市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速测试点。对全市农业 “三品”认证产品实施了抽检送检;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
    ——农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沃土工程、农村能源、农村劳动力培训、病虫害综防机防等20余个农业项目建设,累计投入农业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共计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建立了40万亩的高产稳产粮田;完成平衡施肥技术推广面积900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280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面积300万亩次;病虫综防机防水平显著提高,累计建立病虫机防队800多个,拥有机动喷雾器2500余台,病虫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综防机防率达到60%以上。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8411人,培训新型农民1060人,培训科技示范户4000余户。农村能源建设快速发展,累计建设户用沼气池1.2万余口,新建大中型沼气池2处,推广应用省柴灶4.5万口,节煤炉4.8万个,太阳能热水器2万户。
  
    广水市农业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健康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