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开放开拓铸辉煌 叱咤商务写春秋
——地级随州市10周年商务工作回眸
  弹指一挥间,十年铸辉煌。
    迈着坚实的步伐,随州历经风雨洗礼,收获春华秋实,铿锵走过了10年的建市历程。如今,我市商务成绩令人振奋:2009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是2001年的3倍;进出口总额是2000年的32倍,出口总额是2000年的28倍;利用外资是2000年的83倍。
    成绩的背后,确属不易。1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商务系统解放思想,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和流通先导战略,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采取切实措施促出口、扩内需、保增长,我市商务工作硕果累累:
    2006年,市商务局被评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市商务局局长周峰被评为“全国商务系统先进工作者”。多年来,我市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和酒类管理等工作在全省屡获殊荣,市商务局也多次被评为全市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胜单位,现为随州市最佳文明单位。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市外贸出口逆市飘红,出口总额、同比增幅分居全省第4位、第3位。对此,省商务厅称之为“随州现象”。一时间,“随州经验”、“随州现象”等,成为我市商务工作的代名词。
  出口,10年增长27倍
    自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9年,全市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6001万美元,建市以来年均增幅达46.9%;全市经济外向度由2000年的1.22%提升至2009年的11.1%,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
    2009年,我市外贸出口达46466万美元,年均增幅达44.8%,当年增幅高于全国5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2.9个百分点,出口总值跃居全省第4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国和全省外贸出口连降,我市仍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被誉为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今年1-7月,我市累计实现外贸出口3.9亿美元,出口总值跃居全省第3位。
    10年前,我市出口商品仅以农产品为主要支撑点。时至今日,农产品、工业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和医药化工产品五大出口板块建设日臻完善,出口由量向质转化,全市工业品出口和农产品出口各占半壁江山,其中农产品和机电产品成为我市两大出口亮点。2004年我市手机及零件出口、改装车及零部件出口双破零,带动了机电产品出口发展,2008年机电产品出口达1.3亿美元,首次超过传统农产品成为全市出口第一大类商品。2009年,全市农产品出口15937万美元,首次跃居全省第一位,建市以来年均增幅达35.6%。与此同时,全市机电产品出口达2.1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239倍,年均增幅达83.9%,比2004年增长64.8倍,年均增幅达131.1%。其中电子通讯产品、改装车及零部件出口分别达1.2亿美元和9021万美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幅分别为171.7%和276%。
  内贸,10年销售累增121亿
    2009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1亿元,比2001年增加121亿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2003年,新世纪购物中心改制完成,以全新的面貌亮相随城,中百仓储、中商平价等多家大型商贸企业相继入驻,如一股冲击波,改变了我市商贸流通格局:带动了本地零售企业和零售商实行开架式售货,传统商业得到改造和提升,便民连锁店、专卖店等新型零售业相继产生;美容美发、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解放路步行街、香港街等成为新的消费中心。
    目前,我市已建成4个物流配送中心,全市城乡商业网点布局日趋合理,外地企业的入驻,也带动了新世纪购物中心、顺泰仓储、广电公司等本土企业发展迅猛,完善了商贸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
    当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展正如火如荼,家电下乡工作全面推进,2009年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农家店1371家,改造了农村流通网络;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亿元,发放补贴资金2750万元,农村消费潜力得以挖掘。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民生服务业。“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促进了社区和家政服务网络中心建设。2008年曾都区西城双龙寺社区被评为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新世纪购物中心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诚信经商理念不断强化。酒类、生猪屠宰、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和典当、拍卖、直销、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特殊行业经营秩序不断规范。
  外资,10年增长82倍
  随着我市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外商来随投资迅猛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重要生力军。
    2007年6月湖北同济奔达鄂北制药有限公司开创了我市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境外借款方式利用外资的先河。利用外资方式实现了由传统的合资、独资、合作等外商直接投资形式向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并存的利用外资方式的转变。
    外商投资推动了全市产业实现集群发展,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已形成了以波导电子工业园、专用汽车城、风机城为平台载体的“电子”、“专用汽车”、“风机”三大产业集群,三大产业板块累计设立外资企业40余家,实际利用外资7000余万美元,外商投资与我市优势产业实现了有效对接。
    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至2009年,全市正常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达82家,一、二、三产业项目之比为1:24:3。第二产业利用外资成为利用外资项目的主力军,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总量的90%以上,项目以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企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汽车配件等制造行业。
    据统计,2009年全市累计实际吸收外商投资4402万美元,是2000年的83倍,年均增幅达63.4%。
  外经,实现“0”突破
    2006年,随州市三元土特产有限公司在韩国投资设立境外企业,我市境外投资实现零突破。到2009年,全市已累计设立4家境外企业。
    外派劳务方面,我市建立了各项工作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外派劳务工作,2008年实现了零突破。2009年,先后向日本、新加坡、安哥拉、印度等国输出随州劳务人员计21人,开创了建市以来劳务外派新局面。
    地级随州市成立10年来,我市商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内需,以建设“和谐随州”为目标,积极争资立项。截至2009年,全市已累计争取内外贸项目扶持资金7000余万元,惠及全市100多家企业和千家万户农民,支持企业技术更新改造、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知识产权和品牌建设,优化机电和高新产品结构等。通过争取和落实扶持政策,我市实现了出口工作的四个“促进”:即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促进城乡市场现代化进程、促进机电高新产品大步迈向国际市场、促进轻纺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逐步实现多点支撑的内外贸易格局。
  
    (许享红 徐王俊 金敏)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
·开放开拓铸辉煌 叱咤商务写春秋
4
5
2
6
3
7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