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人为本谋发展多措并举惠民生
自新曾都区成立以来,曾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开展二次创业,建设美好曾都”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谋发展,多措并举惠民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跨入了新阶段。 围绕重点抓落实 就业工作成效明显 多种途径扩大就业。通过开设人力资源市场免费职介平台,举办大型招聘洽谈会和企业专场招聘会,开展“春风行动”、“四送下乡”、“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积极促进就业,全区新增就业1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落实政策稳定就业。为2630余名持《再就业优惠证》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免收登记、管理类等费用达180余万元,免收税额410余万元。为6755名困难就业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102.6万元,近20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支持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建立创业基地,树立创业典型,举办创业培训班,不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帮助450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500余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2笔1207万元。 围绕焦点抓完善 社保政策普惠于民 今年5月份,稳步启动了原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和下乡知识青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已参保623人,307名参保人员喜领养老金。村主职干部、农业“小三场”职工、辞退民师顺利纳入养老保险统筹。年初,对全区15149名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人均月增资127.50元,人均月退休金1090元。企业离休干部生活补贴和护理费全部按月足额发放到位,为退休、在岗和自谋职业企业军转干部发放各类补贴13.6万元。接收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203人。4月中旬,提高了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支付限额,最高可支付50万元;降低了城镇居民跨省就医报销门槛,支付限额一个年度内由3万元提高到6万元,并将城镇居民生育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减轻参保群众的支付负担。 围绕难点抓突破 人事改革循序渐进 绩效工资逐步实施。开展了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调查摸底和数据测算工作,全面掌握人员岗位情况、基本工资和津补贴情况,并对绩效工资水平进行初步核定。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落实。通过笔试、面试、考核、体检等多轮竞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推进事业单位考聘用人机制。岗位设置工作有序开展。严格审核全区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积极深入各单位调研指导,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开展了2009年度高、中级职称评审工作,截止目前,申报高、中级职称142人,评审初级职称82人。 围绕亮点抓创新 人才兴区全面推进 公务员和专技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组织公务员网络教育培训330人,专业技术人员网上继续教育培训325人。招才引智工作进一步加大。通过举办人才集市、建立高校毕业生信息库、发布人才招聘会信息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员152人,向企业推荐高校毕业生257人。技能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以就业训练中心为支点,通过建立培训联动机制,实行校企联合,对在岗农民工采取轮班、轮岗培训。认真组织高技能人才培养、鉴定和选拔工作,截止目前,已受理申请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鉴定560人,考试合格发证200人。 围绕热点保稳定 维权维稳和谐共建 不断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通过市区联动,先后组织开展劳动用工年检、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拉网式排查各类用工企业400家,突击检查130家,督促整改80家,立案查处15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家,督促签订劳动合同3000余份,清理整顿黑职介14家。受理劳动者举报投诉240件,为1200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3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6件,结案53件,涉及金额160万元,到期结案率100%。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受理群众来访2000余人次,信访案件25件,办结率、回复率100%。 找准入点促发展 自身建设逐步夯实 今年6月,积极稳妥推进了原人事局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机构改革合并工作,顺利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55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队伍进一步壮大。投资20多万元建立了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采集系统。“金保工程”全面启动。镇(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建设纳入规划。组织开展“争创六型单位、争创市级文明系统”、“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学习曾都经济开发区精神”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士气,振奋了精神。建区以来,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区委、区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劳务经济先进单位”和“十佳部门”等荣誉称号。 (曾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任席义 党组书记 杨崇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