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活到老,学到老
——中老年人诠释终身学习的丰富内涵
作者:陈云
  见习记者 陈 云
    踏歌起舞,拍手而歌,打拳舞剑……在神农公园、明珠广场、老火车站广场等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踩着歌曲的节奏翩翩起舞,笑意绵绵。他们在锻炼身体、找到快乐的同时,也学会了很多年轻时所不会的本领,诠释着终身学习、永远进步的丰富内涵。
    活到老,学到老
    “一、二、三、四,走!”夕阳红艺术团团长倪厚莲边敲着手中的大鼓,边喊着节拍,随着她的一声“走”,大队锣鼓响起来了,对面的20个“小狮子”欢快地舞起来了,神农公园顿时沸腾起来了。
    9月中下旬的天气,秋老虎来袭,天气颇热。上午9点多,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手举狮子头的二十位中老年人,踏着节奏,变换着各种队形。汗水浸湿了两鬓的白发,可是他们个个脸上都是神采飞扬、笑意盎然,沉浸在自己的舞姿里。
    据介绍,夕阳红艺术团于2006年在老年体协的支持下成立,成员年纪最大的74岁,最小42岁。艺术团在实验小学里租了一间教室,平时请老师在那里教,教乐器、教唱歌的都有。“大家有时间,想玩、想学了就去,没限制。我们团偶尔会参加一些活动,赚的钱就用来请老师、置备乐器。我们现在练习的这个狮子舞,就是请原铁树集团的一个专门搞文艺的孙老师帮忙编排的,跳得很不错。”倪厚莲今年已64岁,中气十足的声音,随着鼓点的节奏上下跳动的身姿,让她看上去神采飞扬!
    “我们都很开心啊,你看,我们不但锻炼了身体,我们还学会了乐器,学会了跳舞。这些都是年经时想学但没机会学的,现在啊,我们有条件了,开始重新学习,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了!”放下手中的狮子头道具,邹爷爷高兴地说。
  唱红歌,忆当年
    9月20日晚7时,行走在神农公园,一阵阵红歌旋律迎面扑来。广场上到处是手拉手围成一圈的人们,伴着节奏踏着简单的舞步,微微扭动身子,放声歌唱着一首首经典的革命歌曲。歌唱者的眼睛里写满笑意,时不时与同伴说笑着什么。
    这些队伍各占场地,把广场挤得满满的,再加上穿梭其间的孩子们,好生热闹。“每晚,广场上的人就像‘下饺子’。”一位常在广场散步的张阿姨如是说。
    队伍都是自发的载歌载舞,装备很简单,一个MP3,一个音响,而且每个队伍都有自己的名称,比如:东风歌舞团、神州四海歌舞团等。
    听说是有记者想了解情况,东风歌舞团的负责人邱宗宝停下舞步,高兴地冲记者笑了笑,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个团是从最开始的3人,唱到如今的这40多人。没有谁规定,但只要不下雨,大家都会在每晚的8点左右在这里聚集,然后唱起来。我们唱的都是一些革命老歌,不但是因为这些歌好听,更重要的是,唱着这些歌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年代,大家一起回忆过去,感觉很温暖。”
    心开朗,合家欢
    广场的正中央,一支庞大的民族舞队吸引了不少行人围观,跳舞的多是一些中年妇女。旋转,跳跃,尽情地享受着这秋夜的惬意。
    在队伍的一角,略有些体力不支的郭阿姨停下舞步,站在一边仔细地观看前方的人变换的脚步。据郭阿姨介绍,她不是这个舞蹈队的,只是喜欢,每晚上散步到这儿,都会在一旁偷师学艺。渐渐地,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也都很热心地教她。
    当问到她最大的收获时,郭阿姨的感受与他人不一样,笑着说:“刚退休时,在家里很无聊,心里也闷得慌,总是喜欢打打麻将,跟儿媳妇的关系也处理不好。现在我跟着跳舞,交了朋友,觉得生活充实了,心也开朗了,跟媳妇的关系也好了,家庭很和睦。现在一天不跳,心理就痒痒。”
    广场上为何有如此之多的老年健身者?老年体协的负责人说,现如今社会发展了,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了。此外,老年人参加这些活动一可锻炼身体,二能从中寻找乐趣,更重要的是,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自我的提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活到老,学到老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