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孩子一起成长
每到傍晚,在一些学校的大门口,云集着众多的学生家长,他们面朝着一个方向,目不转睛地守望着,静候着熟悉的身影从校门走出。 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望过程中,时光悄悄流逝着,孩子长大了,父母却日渐衰老。 父母守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守望孩子成长,也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之一。 谈及成长,一直以来,我认为成长应该是孩子的事情。当有一天,读初中一年级的女儿非常不解地对我说:“爸爸,好多事情你不能想当然,用你自己的眼光来评判。我和别人不一样,你不能像对待别人一样来对待我!”女儿的声音不大,却如雷贯耳。忽然间,我觉得自己在女儿眼里很陌生,一点也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那一刻,我突然醒悟:原来成长,更应该是成年人的事。成年人最容易懈怠懒惰,不思进取,自以为是,自以为阅历丰富,自以为人情练达,自以为参悟一切。其实,正因为这些自以为是,让成年人的流俗、偏执、狭隘时常显现,甚至包藏着各种各样的私欲杂念。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做父母的普遍心态,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名校、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家长也相应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心力,一旦孩子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父母的心理就难以平和,导致心理落差,情绪失衡,对孩子的学习进步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好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孩子应该按照父母设定的目标、模式、理念去发展,不注意“因材施教”,盲目地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用孩子的弱点比别的孩子的优点,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孩子强,视而不见孩子的长处,使孩子背上“不如别人”的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是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不予重视,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导致惩罚多于表扬。孩子犯错误是应该原谅的,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于更多的帮助、鼓励,而不是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来代替教育。 这样说来,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做强“内功”:不断地更新观念和丰富知识,理智的认识孩子,善意的理解孩子,进而鼓励和支持孩子。在守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做一名合格的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进步。 聂少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