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 民 新 村 看 变 化
作者:钟克波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11月8日,艳阳高照,《好日子》的歌声在随县尚市镇有余村文化体育广场响起,拉开了随县送文化下乡首场演出的序幕。 随着欢快的音乐,从郧县搬迁至随县的移民们,和演员们一道,打起了节拍。 有余村是随县安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郧县移民的安置点之一。从今年8月份迁安至今,移民们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表演结束后,记者随移民龚万利来到他的家。 龚万利是郧县柳陂镇韩家洲村移民,全家9口人住在三间两层的小楼里。明亮的地砖干净整洁,吊了顶的房屋显得十分高雅。大厅里,彩电、DVD、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等应有尽有。 “家里装修加购置电器共花了5万多元。现在家中煮饭、炒菜用的是液化气,比过去用的柴火干净多了!”龚万利说,“咱移民的家不比城里的人差吧!” 虽然政府提供生产安置费用,但龚万利不想坐吃山空。他有汽车驾驶技术,打算申请个万福店至随州的客运线路,跑跑运输生意。“已将申请递上去了,等批下来了我就又有新的事业了!”龚万利高兴地说。 随同的尚市镇副镇长张宏远说,有余村共安置21户97名移民,目前像龚万利一样,对房屋进行精装修的移民共有3户。镇政府已妥善安置好了移民的生产用地。 “来来来,到我家里坐坐。”龚万利的邻居龚仕功热情地招呼大家。他的家经过装修和女主人的精心布置后,同样显得温馨别致。 龚仕功说,今年8月搬迁到有余村后,按人平1.5亩地的标准,全家共分得了7.5亩地,政府组织专人对田地进行了免费耕作,帮忙全部种上了小麦。前段时间,政府又为他家分上了菜园,种上了白菜、萝卜、蒜苗和油菜,现在全家吃蔬菜基本上实现了自给。 龚仕功的妻子在附近的农家山庄当服务员,每月工资800元。前几天,县移民局还请来农业专家,为移民详细讲解金银花、油桃、葡萄种植技术。“开年后,我打算种植金银花,如果顺利的话,一年收入4万元是不成问题的。”龚仕功信心满怀。 县移民局副局长聂太武说,为使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随县为14个移民安置点的2159名移民,不同程度地提供就业指导,帮助移民再就业。与此同时,该局还与江苏、上海等地的工厂联系,在全县开展了对移民的“订单制”培训服务,让移民培训后就能直接上岗。 “请给各级领导带个信,我们在随县生活得很好,我们一定会生活得更好。”临别时,龚仕功动情地说。 走出新房,日头已升得老高了。移民新居上“携手同心奔富路、建设美好新家园”等标语仍然显得鲜艳夺目。特约记者 钟克波 通讯员 李 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