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给予我的
暑假,两位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来看我。算起来小学毕业后我们已整整六年没有见面了,在他们的初中高中阶段,知识比我渊博教学比我高明的老师太多了,但他们还记得我这个小学老师,真让我高兴。 第一个来看望我的是王希。在我的印象中,他不是一个很出色和逗人喜爱的同学。他是五年级转到我班上的,中等个,瘦瘦的,有些内向,不大爱说话,但思维敏捷,数学成绩很好,篇幅不长的作文总是语言流畅,观点鲜明,感情自然真挚。那时我并不很喜欢他,数学老师也一样,尽管他数学经常考试得满分,我们都觉得他聪明但很冷漠,智商发达,情商缺失,心中没有集体,只有自己。比如大多数同学都能按学校要求在学校早餐,可他从不;课堂上他明明什么都懂,可就是不积极举手发言;除了足球场上他是投入的外,其他活动你很难看到他的热情。但他从来也没有与集体发生过冲撞或矛盾,所以我只是将这点不喜欢埋在心里,并没有流露。 王希在后来的学习和成长中,一直保留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在初中,他是班上唯一一个拒上补习班的人,不管家长怎样苦口婆心,老师怎么鼓励动员,他说上补习班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但他并不排斥其他同学去补习班学习。王希凭着优异的成绩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在师资配备和学生素质都占绝对优势的小班学习,可他却说自己愿意选择到大班和普通学生在一起。因为他觉得在小班,除了学习似乎感觉不到其他乐趣。在竞争激烈的高中甚至在高考前夕,他每天还要打篮球,虽然有时会因此遭到严厉的批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高考他没有顺利录取第一志愿,但他并不觉得有很大的失落感,第二志愿的大学也是自己喜欢的,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 第二位来看我的女同学张璐,是一个性格温和,各课成绩都算一般,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怎么看都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同学。课余时间在办公室,老师们有时候也会对班上的学生做一番谈论,说实话她根本没在我这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从没有料到她能轻松考上名牌大学。也许正是因为她的普通,她的不受关注,才能使她始终能那么轻松,那么快乐地成长。 “在老师和家长眼里,你算得上一匹黑马吗?”“没想过,也许吧,因为我太普通了。” “有没有想过考不上怎么办?”“学习不光是为了考大学,即使考不上我也不会很伤心的。” 我们的交谈既坦诚,又热烈亲切,不像师生,更像朋友。多年前的许多事我已经淡忘了,可张璐记得那么清楚,我某天的穿衣打扮,某天说话的腔调,某节课上的教学方法,某件事故的处理方式…… “陈老师,您知道吗?我在评价老师时有三种态度: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应该喜欢,逼着自己喜欢,您属于第一种.”“可我那时候并不是最喜欢你呀!” “我喜欢您,尊重您,不是因为您对我怎样,而是您的教学思想,你对全体的同学公平慈爱,尊重宽容,这其中不就自然包括了我吗?我没有那么狭隘,非要老师给予自己更多的关爱才认为老师是喜欢自己。” 望着过去在我心中普通的张璐,我觉得她一点不普通。 (陈轶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