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中风患者“动”起来

  中风(主要指脑出血、脑梗死)患者经住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有运动、感觉和语言等功能障碍。因此,出院后的家庭康复很重要,如果做得好,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生活及工作能力。
    中风患者大多被两个综合征所困:一是废用综合征,是指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的僵硬等;二是误用综合征,是指患者盲目锻炼后所导致的错误姿态步态,如画圈步态等。
    中风康复的原则主要是早期康复。脑梗死患者在生命指征稳定的情况下,一般48小时后就可进行康复治疗:而脑出血患者在生命指征稳定的情况下,7~14天就可进行康复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康复越早进行,后期的恢复越好。
    然而中风后恢复期的治疗主要是以加强患侧肢体的主动性、力量性和协调控制能力的练习为主,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患者不感觉到累为度。另外,还要加强患侧肢体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要有意识地运用患侧肢体完成各种日常活动,即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如练习用勺子或筷子吃饭、穿衣服、穿鞋、提取重物、做家务等。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恢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中风患者肢体康复的最好方法。
    典型案例:有一位70多岁的中风偏瘫老太太,出院回家后雇了个小保姆,因小保姆有时出去买菜,不能一直陪在身边,所以当老太太想喝水了,就自己努力伸手到桌上去取;想排便了,也要努力去拿床边的便盆…半年后,她的生活可以自理了。与其相反,有位老干部,一住进病房就不愿自己翻身,让老伴和女儿帮忙,尽管医生天天给他按摩、针灸和理疗,但一直到出院进步不大,至今仍生活在轮椅上。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主动锻炼的患者,康复效果要明显优于被动运动者。
    卧姿要求1~2小时变换1次:患者出院回到家,首先要进行家庭居室的布置,室内应保持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患者的床要大一些,这样有利于翻身、起坐的训练。训练时,首先是仰卧位,头和前胸必须挺直;伸直胳膊,手心向上,然后屈腿,在髋关节下放一个软垫;然后再翻身,变为侧卧位,不管是患侧还是健侧在下,都应经常变换,一般1~2小时变换1次。
    坐位从后面扶着坐起:从卧位过渡到坐位时,家人要注意,不要用手去拉患者,这样容易造成损伤。正确的起坐训练方法是:把患者的双臂和双腿都屈起来,在家人的帮助下把身体翻过来,扶患者的腋下逐渐坐起,然后从后面扶着坐起来,而且一定要端坐,抬头挺胸。
    行走时尽量抬高患肢:活动应从健侧肢体开始,然后是患侧肢体 从近端到远端,都要活动到:活动不能过猛,可间歇进行。这样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挛缩。被动活动不是目的,应从被动活动过渡到用健侧手牵拉患侧手进行活动,然后过渡到患者的主动活动。在进行坐、站、走功能训练时,家属要站在病人患侧,行走时要尽量抬高患肢。
    语言与日常生活相关:语言训练和肢体康复应是同步进行的。一般中风患者都是运动性失语,自己说不出来,但可以听懂别人说话。训练病人用喉部发出“啊啊”的声音,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所教的内容应让病人感兴趣,尽量与日常生活有关,如拿着杯子,比划说“喝水”。另外,可对着病人大声讲话,或让病人看电视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
    此外,要预防中风的复发,除了让患者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稳定乐观的情绪;宜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和遵医嘱口服降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随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曹守梅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风患者“动”起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