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特别是在霜降之后,天气由凉转寒,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剧烈变化,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全身毛细血管痉挛性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加大,心脏和脑部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在此时,血小板也易于凝聚而形成血栓。另外还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体内儿茶酚胺等化学介质分泌增加,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进一步促使血压的升高和血栓的形成。同时加上中老年人生理功能的减退,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应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极易导致中风的发生。
在这个多事之秋如何预防中风,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治基础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动脉硬化或脑畸形等是引起中风的根源。据相关资料表明,约90%以上的中风患者患有高血压,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中风的发病率降低50%以上。特别是在一些平时没有明显症状,有家族性高血压病史者,更具危险性,因此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积极预防,科学合理的使用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以及改善循环的中成药。
2、注意保暖: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遇到不良气候,应尽量使自己处在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中,要防外感风寒,避免因气候的剧变而发病。
3、饮食清淡:以清淡的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适量的鱼类、瘦肉为主;控糖、盐、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戒烟限酒。
4、适度运动:从事体育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活动量不要太大。一般要求每周运动3~6次,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左右,以自身不觉得劳累为度,避免过度的劳累和剧烈的活动。
5、良好的心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大喜大悲,防止过度兴奋而引起“中风”,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6、知晓中风先兆症状:如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现舌根发硬或失语;突然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活动不便;精神疲乏、频繁打哈欠或恶心呕吐等;性格突变,智力减退,缺乏正常的判断力和理解力;不明原因的嗜睡等。一旦发现上述中风先兆症状,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镇静,及时就医。要避免患者反复运转,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动时,要防止头颈扭曲,头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
最后脑病专家张思忠告诫广大患者:中风患者不要拖,超过三天问题多;若在三天内赶到,立竿见影疗效好。
(随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张思忠 刘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