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需要新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具有综合素质的新农民。现如今,我市有一批农民已经体验到不离土地、不离家门口就能上中专,而且学费全部由政府买单的创新教学模式,这种学校送教下乡,把知识送到乡村,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的做法,深深的受到了农民们的欢迎。
学员们排队领取学习用品,欣喜的笑容挂在脸上。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刘全业(左四)在大棚内指导实践课。
田间地头上中职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9日下午,记者来到设于安居镇沙湾村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点,远远便听到一阵整齐嘹亮的歌声。
没有喧哗,没人走动,课堂秩序一片井然。讲台上是一位年轻女教师,讲台下反倒是一群中年人,这些穿着整洁校服的农民学员正聚精会神的学习着计算机知识。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扶农惠农政策下,由随州农广校牵头,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与安居沙湾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设立教学点,培养提升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而这种送教下乡的创新教育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组织教师走出校门,把班办到乡村,把教学送到农民的家门口。
据了解,首个教学试验点选择设于安居镇沙湾村,主要是考虑到该村合作社人员集中,并且由于种植效益好,农民们均未外出务工。招生通知一贴出来,在村民中引起极大的轰动,短短几天时间报名人数就达到200余名,最终通过考核筛选录取89名学生。
目前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在安居教育点开设了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学期两年,每学期600个课时。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刘全业说,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和学生状况,理论教学采取集中讲授、小组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能教学采取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生产、边工作、边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学习期满,成绩合格的,准予毕业,并颁发职业中专毕业证书,承认其中专学历。
学费全免还补贴
“上学不用交钱,反而还有补贴拿,这种好事到哪找去?不花钱学知识,不出门受教育,真是要感谢党的惠农政策。”学员赵道全激动地对记者说。
根据国家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这89名学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而且学校还向每名学生免费发送校服、教材、键盘等学习工具。不仅如此,入学的农民每学期还能得到750元的资助金,两年下来就是3000元。
一名学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村民们一直都想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但是如果进城上职校,不但开销很大,而且耽误了务农,对农民来说实在是不实际。现在好了,学校开到了家门口,既能圆了进职校学技术学知识的梦想,还能享受国家的上学补助,还不用额外花食宿费、路费等,家里的农活一点也误不了,这便是大家都争着、抢着报名上学的原因。
按规定,报名学生的年龄须在30——45岁之间,而且有初中文化水平。但在招生工作中,不少被“杠杠”拦在门外的农民却有着上学的热切期望,他们说,这辈子就吃了没文化、没技术的亏,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为此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在上课中,对那些没有录取的学生也安排参加旁听,其上学费用由学校负担。虽然不能享受国家补助的费用,也没有学籍,但是对那些渴望获取知识的农民来说,已经足够了。
劲头十足齐学习
“送教下乡”不仅给当地农民送去了科技知识和技术,按照规定开设基础文化课程,讲授农民关心的时事政策、法律常识、应用写作等知识,还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10月12日正式开学至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学员们的精神面貌已经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感受最明显的当属村头棋牌室的老板赵发春,他对记者说:“以前没开教学班的时候,一吃过饭我这的麻将桌很快就坐满人了,自从开学以后,我这的生意是一天不如一天。农民们都去上课了,哪还有时间来打牌啊?”
这个学期开设的 《乡村经济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概论》等课程,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大受农民欢迎,尤其是计算机课,每次到课率都在95%以上,学员贺新富告诉记者,上了这门课后,村民们对电脑的兴趣大涨,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十几家人买了电脑,放在以前,用都不会用,谁会去买呢?
不少学员也表示,通过学习以后,大家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光电脑会用了,普通话也说的更好了,而且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也都增强了,现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有时晚上回去连电视都不看,都会去看看课本。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都是专职教师,我一定会珍惜这2年的学习机会,把学到的技术和知识应用到生产中,挣更多的钱。”学员章洪成笑眯眯地说。
课堂秩序一片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