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老吴山新吴山

  在吴山人记忆里,吴山镇有两个:一个是新吴山,一个是老吴山。新吴山是现在的镇政府所在地,老吴山如今在吴山水库的绿水之下。老吴山、新吴山之说是1965年兴修吴山水库留下的话题。
    笔者没见过老吴山是什么样子,听老辈人讲老吴山占尽地利,十分美丽,土地革命时期曾是中共随北县委所在地,当年那里曾爆发过著名的吴山红色革命保卫战。源于鸡鸣山与七尖峰的两条河在这里交汇,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间,吴山小镇,镶嵌在东谷山、西谷山之间。这里西去枣阳,北通河南,东南是下荆汉的要道,人来车往,商埠林立,很是红火。丁字街口还有间两层小木楼,那是上下百里唯一的楼房。
    新吴山是兴修吴山水库后的公社机关所在地——肖家湾。起初的新吴山没有街、没有市,公社党委机关一个院子,卫生院一个院子,粮站、棉站、拖拉机站,外加学校几栋黑砖房,山头还有几间土打垒民宅。供销社盖了两排平房卖生活用品,算是商业;综合厂里还有三座铁匠炉,能打造刀具、挖锄等农具,这要算工业了。整个吴山除了土民房也就是“两个院,三个站,供销、学校打铁汉,外加村头一个堰”。其景象与老吴山无法相比。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老吴山始终不能忘怀。
    如今,得足天时的吴山人,用他们的博大胸怀,使南方的柑桔、北方的苹果都成了她的特产;她以她的深沉使山上的菇耳,水里的鱼虾都成了她的名优。时至上世纪80年代初,吴山的乡间村村都有农民住楼房了。随着生活不断改善,人们对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吴山开始了劈山建楼,筑路兴市。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丢掉手里的锄把,洗一把腿上的田泥,来到吴山街立门经商,从几家,几十家到几百家。政府顺应发展的需要,“扒去两个院,推倒三个站,填了村头一个堰......”设了绿化带,建了街中公园,同时政府及各部门的大楼雨后春笋般在山边崛起。
    在新农村建设的春风里,吴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当你走近她时,过去那条让人苦恼的偏远山路,已经平坦宽阔地伸展在你的面前,这条明亮的水泥路如同在山间飞舞的彩带,给山带来生机,给人带来幸福,它一头连接着故乡人民,一头牵着祖国母亲的巨手,把富裕与和谐送到千家万户。满载矿石、大理石,山珍水产和农副产品的车辆来往穿梭。大路两边厂房林立,机器轰鸣。青山绿水深处,花鲜赛不过气鲜,花红赛不过人红。吴山镇再也不是当年的肖家湾了,成群的高楼在一座座青山的陪衬下,更显得富丽华贵;在一片片果树的簇拥中,更显得婀娜多姿。田园里物丰稻香,大街旁花艳松翠。生意场上喧喧闹闹的人们,把富裕之歌唱得字正腔圆。
    60年过去了,在吴山人心里又有了新吴山、老吴山之分。老吴山是指过去“两个院,三个站......”的肖家湾时期,新吴山则是当今“山在绿里藏、楼在林中立......”的吴山镇。
  
    李旭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老吴山新吴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