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仁心好军医
——记随州军分区卫生所所长邱旺洲
作者:晓林
本报记者 晓林 通讯员 李克望 何武涛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他对驻地群众的质朴感情始终不变;无论身份地位发生怎样的变化,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始终不变。从医30载,他救死扶伤、扶贫济困,用厚德仁心诠释了“人民军医”的含义。他,就是随州军分区卫生所所长、主治医师邱旺洲。 守医德,维护部队形象 在邱旺洲工作的卫生所里,珍藏着许多老百姓赠送的锦旗,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在这么多锦旗中,提及最多的是医德医风。2003年10月,卫生所收治了一名食物中毒的8岁男孩。抢救工作结束时已是夜里22点了。男孩的父亲见医护人员都没吃饭,掏出几张百元钞票塞给邱旺洲,被婉言拒绝。几天后,男孩的姑姑又要塞钱,邱旺洲有点生气地说:“送红包在我们这里行不通!” 一位骨折患者几次送“红包”被拒后,以为邱所长不收“红包”是不肯用心,火气冲天地要转院,经家人劝说,才勉强留下。出乎他意料,邱旺洲不但精心为患者研究治疗和康复方案,还多次上门送诊。痊愈时,这位患者佩服地说:“部队医院确实好!” 勤工作,忘了自己家人 2009年12月,邱旺洲突发急性肠胃炎,住进了医院。第二天他就要求出院。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种病一般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康复。原来,邱旺洲在生病之前,曾答应过一个卧病在家的老人,当天要上门出诊。见实在拗不过他,医生只得为他配好药,让他出诊途中服用。 “邱旺洲心里装的都是病人,就是没有自己。”妻子这样“数落”邱旺洲。双休日,别人休息,他照常上班。别人上班定时定点,他每天提前上班,推迟下班。他说:“多上一会儿班,就能多看一名病人,我心里舒坦。” 在邱旺洲眼里,来看病的群众总是第一位的。他的妻子说:“老邱对病人比对家人好,与病人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长。”邱旺洲有两个习惯,38年始终不改:一是早起。每天6点起床,晨练后就早早地到卫生所。二是坚持查房,连双休日也不间断。周围人说,只要是他诊过的病人,他都了如指掌。 心连心,群众心中有你 “播撒健康的使者,防病治病的恩人”,这是周围群众对邱旺洲的心声。今年夏季那场特大洪水过后,邱旺洲带领医疗小分队随抗洪大军一同出征,顶烈日、冒酷暑,逐个场所消毒,逐户逐人巡诊,宣传防病常识,力求把疫情控制在最低点。 在广水关庙镇巡诊时,邱旺洲听说20多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里有个婴儿发高烧,不顾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背起药箱就出发。等他一路跌跌撞撞地来到那个村子时,早已是浑身水、满身泥。经过紧急救治,婴儿顺利脱离了危险。 邱旺洲从医30余载,从机关历史文件资料中能找到的,关于他的文字不到2000字。但邱旺洲其人其事经过群众口耳相传,使他在群众中有了很高的威望。也因此,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问及其中原由,邱旺洲说:“你心中有了群众,群众心中就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