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产大县” 发展生态养殖
随县力争水产品产量7万吨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徐厚新许洪善报道:为打造鄂北山区水库生态养殖、丘岗堰塘健康养殖、细鳞斜领颌鲴产业化养殖示范区,2011年随县计划新扩水产养殖水面1万亩,改造堰塘3万亩、鱼池2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到7万吨,力争早日跨进“水产大县”。 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年,随县水产业发展将紧紧围绕湖北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转变的主题,搭乘全省“楚江红”小龙虾、“梁子”牌大河蟹、“洪湖渔家”生态鱼三艘水产航母。转变水产生产方式,推动水产业向以科技求进步、以品牌质量创效益的新型模式转变,以水产健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创建万亩丘岗堰塘水产健康养殖和水库生态渔业两大示范片,实现放养水面22万亩,水产品年产量7万吨,产值达到5.6亿元,力争占大农业收入10%以上,渔民年人平总收入达2万元。 为此,该县着力建立健全水产管理机构,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水产行业和渔(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保持水产业全面、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2011年在巩固现有养殖水面的基础上,计划新扩1万亩,改造堰塘3万亩、鱼池2万亩。首先在安居、新街、厉山、尚市、万福等镇场示范推广鱼池“三改一建”,即小面积改大面积、浅水改深水、低标准改高标准,精养池建成水深3米、水泥护坡硬化、排灌自如、集中连片、水电路配套、渔业机械齐全、有养殖用水处理设施的养殖地。并着手建设“随县水产良种场”、“随县细鳞斜颌鲴良种场”,规模为年产三亿尾鱼苗,五千万尾鱼种。 同时,狠抓渔业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一是调整养名贵鱼及常规鱼面积,拿20%的面积养名特优;二是调整养殖品种的比例,克服只养“四大家鱼”的做法,实行常规和名特优鱼套养。在安居镇推广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模式;在新街、厉山镇推广丘岗堰塘健康养殖模式,“稳定细鳞鱼、发展粗鳞鱼、搭配优质鱼、探索小杂鱼”;在万福农场等推广“水面养鸭、水中养鱼、塘边养猪鸡、山坡地种菜草果树”的生态养殖模式。普遍推广测水养殖技术、酵素菌生物有机鱼肥养鱼技术、鱼-猪-沼养殖技术。发展细鳞斜颌鲴和小龙虾池塘及稻虾连作养殖。积极发展黄鳝、泥鳅等名优品种养殖。推行一个主导品种、一个关键技术、一套操作规程标准化养殖技术。树立品牌意识,抓好健康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禁止使用国家禁用的渔药和添加剂,加强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测,加大产地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认证力度,确保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确保市民吃上放心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