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在家整理书柜,无意中翻出几本小人书,一下子把我的目光给吸引住了。
我出生在六十年代初,那是一个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那时候的农村,除了一年偶尔有一两次公社宣传队来演出,别的什么活动都没有。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几乎没有课本,大部分时间是读报纸以及在老师的带领下作户外劳动。没有什么精神满足,除了小人书。
记忆中的小人书虽只有巴掌大,内容却包罗万象,有民间传说、现代故事、科幻小说、中外名著,还有电影戏剧……是小人书为我打开了认识精彩世界的窗口。它引领我走进茫茫的《林海雪原》,结识了《小兵张嘎》,聆听了《平原枪声》,见证了《武松打虎》,参与了《地道战》和《地雷战》,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且和高尔基一起经历了《童年》,和海娃一起送了《鸡毛信》……
小时候,我爱小人书胜过爱玩具和美食。每每得到好看的小人书,我总会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一直把它读完。每次到亲戚家做客,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他们家的小人书。记得有一次去姨妈家做客,看到一本小人书便爱不释手了。可表弟也十分喜欢那本小人书,我不好意思开口。姨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服小表弟把那本小人书赠给了我。当时,我如获至宝,觉得比过年还高兴,回家后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故事背了下来。那时的小人书一般一两毛钱一本。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买小人书的钱一般都是帮大人打油、买盐、买烟找回的零钱一分一分攒起来的,还有利用星期天捡废品、挖药材换回的钱。等把分币零钱集到两三毛后,我便邀几位小朋友一同步行五六里路,到公社供销社去购买向往已久的小人书。
一次,我家晚上要招待客人,父亲叫我去公社供销社打散白酒。到了那里,我被一本《小兵张嘎》小人书所吸引,一看价钱需要两毛多,可身上只有父亲让我打酒的一元钱。看着《小兵张嘎》,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元钱一斤酒,只打七两酒,剩下三毛钱买《小兵张嘎》。拿着《小兵张嘎》,我心花怒放,连蹦带跳往家赶。到了家门口的小河边,我开始心慌了,这大半瓶酒是不能交差的,出于无奈,我只好用河水把大半瓶酒灌满。
晚上招待客人,父亲一杯酒下肚,就知道我使坏了。在父亲的愤怒声讨中,我的屁股增添了新的红掌印。长大后,我才知道酒兑水是最难喝的,我做了一件天大的傻事。我欺骗了父亲,对于父亲的惩罚,我只能默默忍着,没有叫、也没有哭。
母亲是开明的,她支持我购买小人书,经常悄悄把零钱留给我,对亲戚邻居说总比买零食吃馋嘴要好。正是有了母亲的支持,才使得我的小人书画本越聚越多。从十几本到几十本,发展到上百本。上学后,我对小人书更加钟情,看得入迷,还偷偷带到课堂上去看。结果,黑板擦被老师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全班同学都望着我笑,我却云里雾里,半晌回不过神来。
那时,每天傍晚写完作业后,我都会迫不及待地从纸箱里掏出那些不知翻阅了多少遍的小人书,搬个板凳到院子里或门前的土坝上去看,有时看得兴起,还会爬到池塘边的柳树上去看。冬日的长夜。是我看小人书的最好时间。这时候,父亲会把灶间的炉火拨弄得很旺,母亲则在炕头上纺她的棉线。在纺车那美妙的音乐伴奏下,我静静地趴在油灯身旁,专心致志看着小人书,那情形是多么惬意啊!小人书被我一页页翻过——看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发出一阵阵会心的笑声,引得纺线的母亲也凑过头来欲看个究竟。四季循环往复,庭前花开花落,小人书静静地守候着我的精神家园,我则尽情地享受着它带给我的无限乐趣。
到了初中,我爱上了写作文,一篇《我的老师》作为全校范文在各班巡回展读,由此,成为我追寻作家梦的原动力,直到成为作协的一员。现在,我工作之余,仍写作不辍,我想或多或少都和我从小喜欢看小人书有着一定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小人书和装它们的木箱子早已不知去向,而小人书给予我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
●鲁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