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的手机
——手机进校园给老师和家长带来的新课题
作者:采阳见习记者陈云
记得手机流行之初,电影《手机》的主人公就不胜其烦并最终弃而不用;如今,作为一种沟通联系的现代化工具,手机早已融入了大众的生活,以至于许多中小学生也成了手机一族。诚然,手机可以方便学生查阅资料、与家长联系,但手机游戏、短信聊天等各种时尚的功能也诱惑着自控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让一些老师“恨之入骨”,也令家长忧喜参半。 学生——“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很正常” 一天下午放学时,在曾都区实验中学校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学生,其中6名有手机。他们都认为“中小学生有手机很正常”。只是因为家离学校较近,手机平时用不着,所以一般将其放在家里,没有带到学校去。“只是双休外出或去同学家玩时,父母会让我带上,以方便他们找到我。”今年刚上初中的周琪说。 至于手机的来源,一般是逢年过节、或是孩子过生日时父母送的;也有的是父母淘汰下来的旧手机。 曾都区府河中心学校的陈平老师也介绍说,她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有手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亲一方面觉得平时没有时间陪陪孩子,心理上有所亏欠,往往想从物质上进行补偿;另一方面,父母在外地,给孩子买个手机,也便于联系沟通。因此,乡镇用手机的学生并不比城区学校少。” 老师——“校园禁手机是没办法的办法” 某乡镇学校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由班主任代为保管,周五再还给学生带回家去。学生如果有事,可以直接用班主任电话;学校每月会给一定的话费补助。” 据介绍,在校园禁手机之前,课堂上总有学生将手机拿出来玩或是与同学朋友聊天。有的不仅自己玩,还传借给旁边的同学玩。 这位老师还告诉记者,虽然也知道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是大势所趋。但他们使用手机最多的是玩游戏和用QQ聊天。即使打电话联系,也多是与同学朋友,而与父母联系毕竟不多。所以,“学校作这样的规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曾都区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担心地说:“会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因为有的学生沉溺于电子书,白天有老师与父母管着不能看,就在晚上躲在被子里用手机偷偷看;更有甚者,还有学生用手机浏览不健康网页,或是通过手机QQ聊天早恋;此外,使用手机也容易在学生中助长攀比心理。 家长——“到底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 对于某些学校禁止手机进校园的做法,一些家长表示反对:“用手机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在紧急情况下也方便与家长、老师联系。而且一些手机功能对学习也有帮助,如手机上的英汉词典、单位换算、计算器等。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知识。” 孩子在区实验中学上初三的家长杨先生也认为,给孩子买手机,不会影响学习。如果是不想学习的学生,即使上课没手机玩,他也不会认真听讲;但杨先生同时也担忧:他的孩子担心手机不小心弄丢了,将其挂在脖子上。但一些犯罪分子以抢劫手机为目的,若是不交出手机,还可能会对学生人身造成伤害。 也有的家长表示,孩子用起手机来话费没节制,一月高达几十元!但停机后又不方便联系,左右为难。 一位从事教育行政管理的家长认为:目前中小学生用手机弊大于利!如果家长是为了加强对孩子学习的管理,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即使是在网吧玩游戏也会谎称自己在教室上课;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在课堂和学校基本上可以满足各类知识的需求,不必再通过手机去学习。 看来,好多家长并不清楚到底该不该为孩子配手机?毕竟科学进步是把双刃剑,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正如电影《手机》里的一句经典台词——“麻烦”! (本报记者 采阳 见习记者 陈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