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新课改后多元化学生评价方式探访
岁末年头,学校一学期的教学即将结束,新课改之后学校是如何评价师生的呢?放假后,学生是否会拿着印有分数或是 “优、良、中、差”等等级的考试成绩单,向家长汇报一学期的学习呢?近日,记者就此走访了我市部分中小学。 告别分数等级 走进随县万福中心学校的教师办公室,记者发现每个班主任的办公桌上都堆放着一叠 《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有的班主任还在上面密密麻麻地书写着什么。 开头是“尊敬的家长您好,学生们马上要放假回家了。为了您的孩子能过一个安全、愉快、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希望您管理好孩子的假期活动并向您提出如下建议……”,接着是一项由班主任填写的 “本学期您的孩子在校表现”,和一项将由家长填写的“新的学期您对孩子及班主任的要求”。 据万福中心学校校长聂俊介绍,这样一封信,就是以前孩子害怕让家长看到的 “学生考试成绩单”的升级版。“自从开始新课改之后,学校就不再向学生、家长发放成绩单,不再以分数和等级评价学生了。而是以人性化的语言写清楚学生在校现状、需要利用假期加强的功课和习惯养成上应注意的方面。” 这样,家长对孩子这一学期在学校的情况,才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来年开学时,家长再把对孩子的期望和对学校的希望,通过这封信反馈到学校,这也是一种家校联系的方式。 多元化考评学生 聂俊还告诉记者,在来年开学举行的表彰大会上,只要是在平时任何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都有可能上台领奖,接受表扬。 “学校除了按考试成绩为前几名发奖之外,另外还设了一些奖项,如‘优秀小老师’以表扬对老师教学帮助较大的学生,‘助人为乐明星奖’以表扬平时最乐于帮助他人的同学,‘最佳小师傅’以表扬在课堂小组讨论中发言最多的学生……”聂俊说道。 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的学生。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唯分数”,而是多元化,这样一来,学生更加自信,学生的成长也更全面了。 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促使师生评价方式发生转变的内在原因。”随县均川中心学校校长熊龙波说。 自从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江苏洋思中学,率先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并取得成功之后,近几年,我省掀起一股向这两所学校学习的热潮,我市一些中小学,在学习、模仿的同时,也创新出了更适合本校师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万福中心学校一改传统的教师教案为学生的 “学案”:上课前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等写清楚,并统一印发,全班学生人手一份。学生先根据老师提示自习学习,教师讲课时就只对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知识点进行点拨、讲解。 “这样一来,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味地讲授灌输,而是关注学生的体验、参与、探究、感知与情绪,将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合作着学习。”熊龙波分析道。 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对师生的要求也不再只是由一串数字组成的分数了,因而师生的考评方式也就多样化、人性化了。 (见习记者 陈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