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飞行》,一支学生乐队的“亮相”
在敲击鼓面的节奏中,沉静的架子鼓瞬间沸腾;贝斯手和吉他手怀抱着心爱的乐器,转轴拨弦,共鸣《飞行》…… 2010年12月27日,在随州一中校园艺术节的舞台上,由架子鼓、贝斯、吉他和主唱共同演绎的一首《飞行》,让张硕、张从炜等一群高二学生组成的这支学生乐队,瞬间成为全校师生热议的对象。 组建一支乐队的梦想 这支学生乐队现有6人,架子鼓手张硕、贝斯手张从炜、主唱刘晗和三名吉他手,都为随州一中、二中高二的学生。其中除刘晗以外,其他的都为艺术生。几名音乐爱好者初中时就相互认识,后因同在一所琴行学琴而更加熟悉。从学琴开始,6人心中一直都怀有组建乐队、登台表演的梦想,终借这次随州一中校园文化节之机,乐队正式成立、排练,并成功演出。 2006年,小学毕业的张硕,因妈妈的要求开始学习吉他,并逐步喜欢上了乐器、迷上了音乐。刘晗也在这时开始学习钢琴和吉他,张从炜开始学习街舞。 “当时上初中,不像现在是艺术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练琴、练舞。为了不影响学习,初中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学了三年。”张硕说,“但从初一时有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一支儿童乐队的演出,我就一直有自己组建一支乐队的想法,因为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这个念头从未断过!” 考虑到组建一支乐队,最基本的必须要有架子鼓、贝斯和吉他三种乐器,而在自己的朋友圈子中,学吉他的人较多,而少有学架子鼓和贝斯的。于是,在初中毕业的那年暑假,张硕改学架子鼓、张从炜开始学习贝斯。 千锤百炼的《飞行》 2010年10月中旬,随州一中在全校鼓励学生报名,踊跃参加庆元旦的校园艺术节。此时,6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年前因故没办起来的乐队。于是你一个电话,我一个电话,6人很快达成共识:这次乐队一定要组起来,且要在学校的舞台上成功演出。 “当时,我们都很激动。打电话和接到电话的,想到我们的高中时代即将添上灿烂的一笔,都相当兴奋。多年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张从炜脸上仍是掩饰不住的激动。 于是,6人于10月底聚集在一起,开始第一次正式排练,标志着乐队正式成立。平均每天2个小时的练习,学习任务本就很重,但他们坚持下来了。然而,“12月10日学校第一次彩排时,我们当时准备的一首王菲的《闷》没有通过,学校表示要换首歌。想到辛苦排练了这么久的节目没被选上,大家当时都有点小受挫。” 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他们之后又试练了几首曲子,最终在演出开始前的一周,将演出曲目确定为许飞的《飞行》。“当时演出在即,为了保证质量,大伙加大训练强度,每天来两次琴行,在韩老师的指导下加紧练习。”张炜告诉记者。当记者问他们当时排练是否辛苦时,他们异口同声:“不辛苦!” “不辛苦是假的!”听着记者与张炜的谈话,指导老师韩虎在一旁说道,“当时他们又要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去后还有家庭作业,还要练琴,时间很紧张。他们也只能抽中午休息和晚自习之前的时间来练,练习完了再赶到学校去上课。” 期待更大的舞台 “演出之后,优酷网上有我们乐队演出的视频,学校也贴出我们演出的照片,看到这些我们心中有些许的成就感。”张从炜说。 但他们更知道,他们的这些成功,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支持。张硕等6人从学乐器到组建乐队、登台演出,父母和老师都相当支持。“演出开始前,班主任给我们班同学发荧光棒,让他们为我们呐喊加油;张从炜的父母还在演出开始前,一直给他打电话安慰他别紧张。”谈起老师和父母的支持,张硕充满了感激。 “玩乐器虽然风光,但投入大。一把能上舞台的吉他至少也得3000元,架子鼓至少4000吧,这还不算学费。没有家里最基本的资金支持,一切都是空的。”韩虎指着一把吉他说。 张硕等表示,目前只是打基础,以后一定好好练习,等各自的技艺练到一定程度了,一定要站在更广的舞台上演出、展示自己。“我们爱玩乐器,同时也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因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见习记者 陈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