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车云山的塔与泉

  车云山,位于中原名胜的桐柏山麓,境内群峰挺拔,山势险竣,苍松青翠,怪石嶙峋。每逢阴雨天,云山雾罩,轻烟环绕,若隐若现。待雨过天晴,苍山如新,白云翻腾,雄峰林立,云卷风顺,恰似车轮滚滚,车云山因此而得名。清代文人程悌观后写下绝句:“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独特的自然环境,注定了车云山的千年茶缘,山与茶早已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早在远古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圣陆羽在《茶经》里作了考证:茶作饮料,始于神农。神农是人文始祖,也是茶的始祖;随州是神农故里,也是茶的故乡。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博大精深的神农文化,铸就了车云山的生命和灵魂。千百年来,车云山茶事肇兴、繁衍、昌盛,生生不息,正是得始祖之庇佑和神农精神之动力。
    车云山茶蕴丰厚,于传说中可见一斑。
    登上车云山的主峰——望台(原名仰天窝),可体会到 “一步跨两省”的豪迈。仅一径之隔,一面地属河南信阳,一面则是湖北的随州。与望台隔林相望,约一里之遥,是千佛塔。传说,武则天称帝后,于光宅元年(684年)迁都洛阳。这位女皇患有胃病,名医会诊,百药难治。宫中有人冒死上奏,说车云山贡茶可医百病,健胃保肾,疗效尤佳。武则天遂命人快马上山,取顶尖好茶,依茶人之言沏上一杯,顿时满殿飘香,金口御饮,香如熟栗,甘如乳汁,龙颜大悦。此后,武皇每天品饮,过了一段时间,感到口齿生香,喉润舌甘,神清气爽,胃病茶治而愈。武皇帝以为神佑,便下旨在车云山建佛塔千座,一则祭神,二则昭示车云山茶的神奇之功。当地为节约茶园,只在车云山主峰建了一塔,里面供上一千个佛祖,也算遂了女皇心愿。
    千佛塔的建造,为车云山奠立了最早的人文景观,此后它历经多少春秋,饱受多少沧桑,始终屹立于峰顶。千佛塔的英姿以及蕴含的茶情、茶韵、茶缘、茶道,成为车云山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然而,上个世纪末,一个河南的小伙子经商发了财,感念家乡千佛塔的庇佑,想在此建造一座他理想中更大的寺院,于是擅自将那个千古名塔夷为平地,自身也因破坏古文物建筑进了牢狱。
    现在,千佛塔盛况不再,然而,当地百姓每逢初一、十五仍然翻山越岭来此进香。自望台,一条曲径蜿蜒至彼,老远就能嗅到一股鞭炮的香味,红红绿绿的纸幡令人眼花缭乱,可以想象出当年这里的佛事盛况。
    老龙泉,位于车云山茶业有限公司——车云山茶场不远的半山腰里,这里森林茂密,百鸟啾鸣,溪水潺潺,犹如一座天然氧吧。顺山路逆流而上,曲径通幽处有两个天然泉眼,四季清水不涸。当地传说,很早很早以前,东海龙王最宠爱的小儿子,遵父王之命在此深山老林潜身学道,却被修行逾千年的山怪所不容,呼出众妖百般发难,树精根怪层层环绕,致使小龙动弹不得,最后窒息而死。老龙王得知爱子被山怪折磨致死,悲痛不已,联合四海龙王进车云山剿灭了山怪。但老龙王念子心切,不想再回东海,只在此山守着儿子的龙体终日洒泪。时间一长,他哭泣的地方便形成了两道清泉。现在,这两道清泉被车云山茶业有限公司投资改造,建成了管道自来水,可供山下500多人饮用。有传说相佐,用这样的清泉泡茶,却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名山胜水出好茶,车云山有如此美景、如此深厚的底蕴,能不氤氲出绝好的车云山茶吗?
  
    (任儒举)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车云山的塔与泉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