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活跃校园“小作家”
——均川高小“快乐作文”的探索实践
作者:张顺

  图为:“小作家”们评点同学的作文
  
  
    在随县均川高小,活跃着一批舞文弄墨的“小作家”,成为校园“小明星”。他们不仅在该校自办的“作文报”上频频亮相,而且都拥有自己的 “粉丝”,在学习中发挥着带头作用。
  
  感受着作文的快乐
  
    该校学生刘俊园、陶思晗、熊珊珊,是学校评出来的“小作家”,记者与这些“小作家”交谈,明显地感觉到,这些五六年级的学生,与一般的乡镇小学学生比,举止更大方,言谈更流利,思维更敏捷。但过去,她们却是见了作文题就头疼的学生。
    由害怕写作文的“学困生”,而成为一说起作文就眉飞色舞的“小作家”,是什么引起这么大的变化?
    五(6)班学生陶思晗,以前一见写作文,就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后来,老师鼓励她自由想像,她试着写了《迪尼旅游记》一文,得到教师的表扬,好像一下子打开了一扇天窗,文思泉涌,想像张开了翅膀,一连写了《我想对地球妈妈说》、《小鸟的自述》等文章并得奖。困难的事,变成了容易的事,陶思晗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我非常自信,什么样的作文我都能写好!”
    同样是以前头疼于写作文的六年级学生刘俊园,现在却时时享受着写作的乐趣:“能把现实中的一些事,变成文字,是多么有趣的事!”
    刘俊园的变化,始于一次《童年趣事》的作文,写作之前,老师讲开了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让刘俊园发现了“新大陆”,啊,这些小事也可以写成作文?于是,她写起自己如何“丢沙包”、如何“踢毽子”,由短短的几句话到洋洋洒洒几百字,由枯燥的大白话,到活灵活现的描写……
  
  师生同写寒假生活
  
    记者在该校采访时,正遇上该校收集整理老师们写的《我的寒假生活》,原来,该校写作文的事,已不仅仅是语文老师和学生们的事,而成为一项全校性的活动。
    翻阅老师们的文章,罗爽老师写道:“大年三十,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旁,又说又笑。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洁白如玉的鱼肉丸子,有纹理精美的熏牛肉,有酥软香浓的三鲜,有润滑鲜香的蛋花汤圆……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而母亲却还在厨房里忙碌着,我心里感到一丝内疚;母亲为养育我们兄妹熬白了双鬓,此刻又在为营造亲人欢聚的幸福而劳碌。我悄悄离开喧闹的餐桌,走进厨房,洗洗碗,递递勺子,给母亲帮厨……”而何晓明老师则写的是自己寒假如何读书:“《赏识你的学生》,捧起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写在封面顶上的那句话——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
    而同时,近乎擂台赛似的,学生们也将自己的“寒假生活”写进了作文,六(5)班学生庹怡 写道:在寒假以前,我一直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的“小公主”,但是在经历了这个短暂而快乐的寒假后,我觉得我变了,变得格外懂事了……六(1)班学生夏章欢从品茶中明白了:先苦后甜,先苦后甜……我在嘴里琢磨着这句话。忽然,我一拍脑门,是呀,先苦后甜。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尝过了苦,才能得到甜。
    
  听说读写提高素质
  
    “师生同写作文,是我们探索快乐作文,创建作文特色学校的措施之一。”该校校长张光华介绍说,小学取消了升学考试,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的大好时机,而学生从以前视作老大难的作文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就会对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校强化了教师的读书活动,组织青年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和教育随笔,逐步形成了教师愿学乐读的良好氛围,涌现一大批勤于读书、善于写作的教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书面语言积累、生活积累等方面的训练,上好读写迁移课、观察素描课、情境交际课,开展读书活动、作文报展评活动、百人现场作文赛、口头作文大赛、优秀小作家评选,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文学芳草地”等栏目,成立小荷文学社,创办《均川高小作文报》校刊等,给学生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成长环境。
    以前一听说要写作文,连黑板上的作文题目就不愿抄的 “小作家”熊珊珊,现在帮助起同学来,显得轻车熟路: “我帮同学们找题材,讲怎么写,推荐好的文章给他们读,他们可高兴啦!”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方光勇 杨从华)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活跃校园“小作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科教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