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国 唐心敏
“人们对疾控事业的关注,说明群众比以往更关注自身的健康,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昨日,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何卫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十一五”的五年间,面对复杂的疾病防控形势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奋斗目标,按照“深化改革抓管理、优质服务树形象、开拓进取求发展、真抓实干创一流、三个文明上台阶”的总要求,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全市疾控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向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筑牢百姓健康长城
人们把从事疾控工作的人称作“不拿枪的战士”。每当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发生时,疾控卫士总是第一时间冲在第一线,战斗在第一现场,用精湛过硬的技术,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有备才能无患。为了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市疾控中心制订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组建了8支应急队伍和4个市级专业卫生应急专家库,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了机构合理、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体系。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把感染的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分离的牵挂留给自己,把万家团圆的幸福留给别人。在历次重大疫情面前,市疾控人一次次冲锋在前,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防疫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用无限的忠诚和感人的音符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在面对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时,他们从容应变,指挥若定。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先后阻止了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的传入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大面积扩散;圆满有效处置青岛啤酒厂食物中毒、殷店镇牛肉中毒、三里岗镇食物中毒等突发卫生事件7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其中启动防治手足口病Ⅳ级应急响应1起,事件原因查明率达100%。
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害期间,中心及时组织两批应急队伍共15人,携带26万余元的应急物资,赴灾区执行了为期64天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高度肯定。
消除健康危害因素做强疾病防控事业
危难时刻冲锋陷阵是人们对疾控人的直观认识,其实除了卫生应急,疾控中心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都是在未雨绸缪,像疾病监测、免疫预防、健康教育等这些平常的工作才是他们日常工作常态,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才是对我市疾控工作最真实的诠释。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市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他们扎实做好疫情估计、哨点监测、实验室检测、抗病毒治疗、高危人群干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和管理,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摸清了全市重点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和流行态势,病人的病死率有所下降,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为人民营造了安定的生活环境。
要想有效控制疫情、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建设一个完整的疫情监测网络首当其冲。2007年以来,我市发现了不明原因性疾病,该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随后,随州市作为全国两个该病监测单位之一,参与监测方案的制订。2010年5月23日,国家疾控中心在随州送检的一份血样中,发现2株新亚型布尼亚病毒,该病毒为国际首次发现。随后,随州市作为全国唯一的新亚型布尼亚病毒性疾病的宿主及传播媒介监测单位,为全国大规模开展宿主、传播媒介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要做到“未雨绸缪”,免疫接种无疑是花费最少效果又最好的防治方式。百姓受益、群众得实惠,市疾控中心将免费疫苗由5类扩大到15类,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目标实现;全市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有效接种率的提高,相关传染病得到显著控制,2006-2010年,全市无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携带率由实施免疫规划前的10%下降到5%,其他疫苗针对疾病控制在5/10万以内,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针对当前不断蔓延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生活方式疾病和频发的意外伤害等,他们大力开展健康行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面对面的健康教育与促进,心连心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随处可见的张贴画、明白纸、公益广告、宣传片,朗朗上口的防治知识要点,使健康教育走进了千家万户。
“十一五”期间末,开始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建档120万人,建档覆盖率为46.2%,达到了省规定的标准要求。
打造一流疾控品牌构建群众满意疾控
卫生检测检验工作是卫生监测工作的技术支撑,也是面向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提升卫生检测检验能力,增强事业发展后劲,中心将实验室体系建设和强化公共卫生监测技术作为卫生防病的有力技术支撑。5年间,中心实验室新增1845平方米,拥有各类设备225台,较2006年净增4.7倍;功能实验室数量增多、规模增大、等级升高。2010年,通过了省地市州甲级实验室等级评审,取得第四名好成绩。
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加强,带动了检测水平和能力的进步,为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提供了重要支撑。与2005年相比,计量认证项目数由286项升为423项,上升了45%;国家A类项目达标率由40.90%上升为76.50%;国家A类项目参数由150项升为281项,上升了87.3%。
以创建市级最佳文明单位为载体,以和谐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方向,以典型为标杆,构建快乐团队,打造“随州疾控”品牌,带动文明建设。市疾控中心把行风建设与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结合,努力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相结合,努力为民办实事;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与疾病控制规范化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疾病控制绩效水平;与构建惩防体系相结合,建设廉洁勤奋的健康卫士队伍。一连贯的活动,展示了疾控中心丰富的文化内涵,彰显了疾控文化魅力。
同时该中心公开承诺,公布监督电话,设立政风行风评议意见箱,聘请了6位监督员,向社会特别是向市 “两会”代表委员征求意见和建议。完善服务承诺制和政务公开制,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行风问卷调查结果,满意度达98%。
五年磨砺,破浪前行。市疾控中心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公共卫生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心先后荣获“市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疾控中心”等荣誉称号10余个,有22人次获国家、省、市级政府表彰、奖励。
荣誉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责任。面对“十二五”宏伟蓝图,市疾控中心早已做好腾飞的准备,深得和谐精神与科学发展观真谛的他们将在下一个五年迎来崭新的跨越,继续做好随州258万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市委书记王祥喜(右二)到市疾控中心调研市长刘晓鸣(右三)到市疾控中心调研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文洁(左一)到疾控中心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