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由来
每年的3月24日世界各国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其由来和意义是为了纪念世界著名的德国科学家科赫氏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的日子。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于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为以后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为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尽管本世纪50年代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问世,但世界大多数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服务措施。因此,从1882年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以来至少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在1982年纪念科赫氏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共同倡议将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并积极宣传此病防治的重要。最近由于对全球结核病流行的重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于1998年首次成为联合国重要的国际卫生事件。“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要的目的是加强政府的承诺,动员公众支持在全球范围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我国各级政府、疾病控制中心、防痨协会充分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机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使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手-结核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2011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宣传活动主题:遏制结核,共享健康。在我国2005年底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大目标”之后,还面临着流动人口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等新的挑战,应该继续加强和重视结核病控制工作,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持续发展及联合国千年目标的实现。 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殷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