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健身业,路在何方?
作者:王松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已经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内容之一。我市的健身业,也早已从单一的杠哑铃时代转变成为高档、休闲的综合性服务行业。可是行业的不规范以及相互之间的不理性竞争,造成我市整个健身市场的低潮:永乐健身俱乐部、城市阳光健身俱乐部、帕菲克健身会所……一个个曾经红火一时的健身中心陆续关门歇业,让人不由得要问:我市健身业想要做大做强走良性循环,路在何方?
  乱象
  服务不到位 捞一票走人
    “看来我只能自认倒霉,花钱买教训,以后再不掺和这东西了。”健身会所无故关门停业,多次要求退卡退费未果,被“忽悠”了一把的夏小姐对健身彻底失去兴趣。
    去年六月,在市中心医院工作的夏小姐在帕菲克健身会所办理了一张健身年卡,某天和平常一样去健身时却发现会所突然关门停业,之后“装修”了一个多月也没有开门营业。面对大量群情激奋的会员,会所负责人出面表示愿意退还会员费用,但是到了约定的期限之后,会员们的苦等依然没有结果……
    事实上夏小姐这样的遭遇并不鲜见。近年来,在随州各网站的论坛里,关于健身中心倒闭、会员会费无从追讨的 “控诉”层出不穷。去年,永乐健身中心也是在没有告知会员的情况下,突然关门贴出装修停业的告示,几百名会员苦等两个多月依然没有接到开业通知,不少人刚办不久的年卡转眼变成废卡。类似的事情发生得多了,以至于有些人开玩笑地说:“只要健身会所说要装修,那基本上就是要倒闭了。”
    健身业“捞一票走人”的不良风气盛行让消费者不放心,而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又让消费者不舒心。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健身会所办完卡之后商家违约的情况也很普遍,例如更改健身项目、缩短课时、不履行承诺的服务项目等等。市民江女士的遭遇让人啼笑皆非,江女士曾经在其居住小区附近的一家健身馆办了张季卡,当时说有热水洗澡。可当她每次去健身,发现洗澡水总是冷的。“健身之后一身大汗,本来想洗个热水澡,可每次都是冷水,还不把人洗感冒了。”江女士表示,幸亏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办了张季卡,季卡到期后她就再也没有续卡了。
    前几年在健身行业火爆的时候,不少投资者都在利益驱使下盲目“入市”,但是由于对整个行业缺乏理性认识,这些经营不善的健身房很快就在风雨中“寿终正寝”。博武健身会所负责人杨春意表示,健身行业的不规范不仅在随州存在,在全国都属于“顽症”,更有甚者就是抱着“过把瘾就死”的心态,骗了会员会费后就消失无踪,导致整个行业的信誉度都随之打折。
  呼吁
  提高准入门槛 成立健身协会
    近年来我市的健身行业也一直在“洗牌”,多家健身房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即便是现存的一些健身房,也仍是在摸索中前行。业内人士认为:要想走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关键还是要提高准入门槛和成立健身协会,让健身业能够得到规范发展。
    健身行业的诸多市场乱象,使健身行业的信誉受到了很大考验,也使很多会所陷入到恶性竞争中。如何使我市的健身业扭转无序竞争的状态,步入正轨,很多从业者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行业协会。健身爱好者郝君表示,不少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同盟和行业规则,来规范区域内行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市尚无健身行业协会,行业监督、自律薄弱,消费者遇到这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只能向工商部门投诉。“虽说我市健身业还不够发达,但是晚做不如早做,及早成立行业协会对市场能起到规范作用,也能推动行业更好地发展,这已经成了我市健身业内的共识。”郝君对记者说道。
    而另一方面,正如杨春意所言,目前我市健身业的进入门槛较低,一张营业执照和一本卫生许可证,一家健身会所就能大张旗鼓开门营业,使得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对此,不少健身爱好者呼吁,应该建立健身业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除了对健身俱乐部的经营地点、器材、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强制性规定,还应该对体育健身教练的学历水平、技能、职业培训、职业道德等做出相应规定。
    工商部门也提醒消费者,为了避免利益受损,在选择健身房时要擦亮眼睛寻找口碑较好、有较强实力的健身会所,办卡之前,最好先查看该商家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一旦在消费期间遭遇侵权,可到相关部门投诉,也避免遭到未办相关手续的商家恶意诈骗。
  分析
  市场有潜力 规范是关键
    即使健身行业存在乱象,让消费者对此行业的信誉度一降再降,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市的健身市场并未饱和。杨春意告诉记者,目前随州城区仅存的两家运行良好的健身会所——博武健身会所和奥林匹克健身部共有会员1万余人,按照随州城区人口40余万人计算,场馆健身人群不到3%,而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数据高达20%以上,我市的健身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另外,随着市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健康观念日益增强,健身市场的规模也该进一步扩大。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潜力,一边却是陆续倒闭的健身会所,是什么造成了健身行业的虚假繁荣?答案是脆弱的预付费机制。像健身房这样提前预收几年会员费再提供服务的预付费模式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为一次性投入在短期内就能收回,这样就会刺激企业在拿到资金后,快速扩张,但是一旦收入减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掉。这就像拿到一张信用卡,无节制的透支只会换来被封停的下场。
    而预付费机制也让健身行业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杨春意说,目前在随州200万元就足够开一家健身会所,而在会所开业前的预售就能获取近100万元的资金,再加上健身会所只需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即可开业,这样的低门槛让很多盲目的投资者一拥而入,直接导致了健身业的先天营养失调,为健身业乱象丛生、无序竞争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经营模式单一也是制约健身业发展的关键。据了解,我市健身行业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会员费,为了维持生存,一些健身俱乐部只能靠降低价格吸引会员,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怪圈。表面上看,降价对消费者有利,但实际上,一些健身俱乐部无度降价,无限制吸收会员,不顾俱乐部自身的设计容量,导致其健身器材、淋浴设施等捉襟见肘,其会员经常要面对健身排队、洗浴排队的尴尬和无奈,根本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从长远看,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挖墙脚,严重影响健身行业信誉,而“吸金”的健身会所一旦遭遇信任危机,往往会卷款走人。
  本报记者 王 松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健身业,路在何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9 版:都市焦点】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