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科技前沿排头兵
——记首届随州市青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齐星公司技术员周艳玲
  隆隆的机器运作声,些许刺鼻的金属味道,偌大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3月中旬,在齐星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我们找到了正在指导工人生产的技术部主任周艳玲。在汽车行业工作16年,从车间工人到科技主管,从机床操作工到汽车设计的科技尖兵,她一直坚持奔走在生产一线……
    “多年前,这里还没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只有手动操作的机床,产品都是靠双手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很艰辛的开端,却为我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1995年,周艳玲从湖北省黄石市工业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成为齐星公司的一名机床操作工。面对繁杂陌生的设备,没有任何操作经验的周艳玲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尽快熟悉产品,接下来的两年,在高温、烟气、粉尘交织的厂房里,周艳玲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常常深夜还在伏案研究一摞摞生产图纸。
    半年艰苦努力,周艳玲不仅能够完全胜任机加工任务,而且总能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部件测绘任务。“肯吃苦,遇到问题能够迎难而上,还能够结合自己专业所长和工作实践去钻研问题……”曾经指导过周艳玲测绘工作的齐星公司总经理江正平说。脚踏实地的工作获得了公司的肯定,周艳玲逐渐成为了齐星公司的“技术骨干”。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齐星公司的车身产品产量逐渐增加,技术性人才的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1998年,齐星公司开始将有一定机械基础的车间骨干集中进行培养,周艳玲就是其中的一位。研究初始,公司买了一台撞坏的车身要求进行解剖测绘,这对于完全没有车身设计经验的周艳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车身从外观看似乎只是一个空壳,实际上涉及‘人机工程’、‘密封性’、‘舒适性’等各种关键技术。”座椅设计多高、手柄放置在哪、车窗多大比较适合等等,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研究。为了寻找到设计的最佳点,周艳玲手持卷尺、自制的角尺等工具,走进车内反复操作摸索、测量记录,并翻阅各类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开始手工绘制车身零部件,并学以致用,攻关各项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艳玲所在团队设计的车身产品很快得以面市,PW3、PW4C驾驶室总成双双荣获 “国家级新产品”证书,PW3荣获“中华科技精品”证书,PW4C荣获全省技术创新“优秀新产品”奖……齐星公司开始有了自己叫得响的产品,“齐星车身”在全国车身领域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个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大家智慧的结晶,需要凝聚团队的力量。”自2000年任军品车身项目主管,到如今的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在一个男性居多的科技团队里,作为一名女性管理者,周艳玲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从自己做起,尽职敬业、不断创新,从而带动整个团队……”
    在周艳玲的创新管理和技术革新下,技术中心的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不断提档升级,2001年至2006年,经她所在团队设计的军用驾驶室多个系列全部进入批量生产,受到军方的高度评价;2007年至2008年开发的 “ROPS/FOPS技术在工程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项目获“随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基层做起,我们才能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将自己融入集体,团队协作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年纪轻轻事业就有了一个漂亮的起步,周艳玲说每一次的成功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往常一样,她和她的设计团队奔走在设计一线,思索着新的产品设计……
  
    (见习记者 陈巧玲 通讯员 李永宏)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技前沿排头兵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综合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