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基层为民解难——一位“三万”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
2011年4月18日 晴 今天一大早,我和市公安局的几名同志便赶往对口扶贫村——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 此次来金锣山村,有两项任务,一是为市公安局去年替该村争取项目资金,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成的草三大桥搞一个简短的竣工仪式,二是走访农户,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 去年,市公安局领导和驻村参加帮扶的同志,深入农户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解到该村有一座桥年久失修,行人过往很危险,急需重修。大家的意见高度一致后,市公安局的同志与市、县交通部门联系,将项目和建设资金一一落实到位。经过施工人员日夜苦战,这座桥如期竣工。 听说这座桥要竣工,该镇在外工作人士都纷纷赶回来,参加仪式。本地群众也奔走相告,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个简短的仪式。仪式现场秩序非常好,人人脸上挂着笑容,个个洋溢着喜悦的神情。目睹此情此景,我深深感悟到,我们党的干部,只要扑下身子,带着感情,真心、真情为群众办一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群众就会打心眼里感激。从这件事中,我还体会到,共产党好比一棵树,这棵树的根,要深深扎在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里。只有这样,共产党这棵树,才能根深叶茂,共产党执政根基才能更加牢固。 仪式一结束,我和几位同志便来到金锣山村三组,走进村民王长德的家中,和他们一家人拉起家常。王长德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以我家为例,全家7口人,我和大儿子办了一个预制板厂,爱人种点水田,我们家还种了3000多袋香菇,小儿子在当兵,姑娘在外打工。一家人的收入,粗略算起来,一年近十万元。现在,草三大桥修好后,我们的交通更便利,预制板的生意更红火,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离开王长德家,我们来到该村五保户宋洪启家,隔壁邻居王连朝看见我们来了,连忙搬椅子围了过来。宋洪启说,我今年62岁,身体还比较硬朗,自己种了几分田,政府每年给我们五保户发低保1500多元,过年时还来慰问我们,政府对我们非常关心。55岁的王连朝也主动介绍了他家情况,他说,三个儿子都已分家单过了,他和老伴种了二三亩田,自己还开了一个蜂窝煤厂,一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现在大桥通了,运输成本就会降低,再也不担心河里涨水货物运不出去了。 走访几户群众后,我们来到该村的一块坡岗地,看看该村引进的油茶、金银花建设基地。到该村投资的是一位安徽老板,他向我们介绍说,他已在该村投资二三百万元,修好了上山的路,主要是种植油茶和金银花。现正在组织本村的老年妇女挖坑,这些妇女一天能挣几十元。我叮嘱这位老板,这些年龄大一点的女同志,在家门口辛苦劳动一天,能挣几十块钱,比外出打工更方便一些,一定要及时兑现她们的报酬。这位老板表示,一定及时兑现报酬。 到草店镇金锣山村入户访民情,我和市公安局的同志去过多次,每次都有新感受。这里的群众,质朴、善良、厚道,待人真诚。这些纯朴的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共产党执政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更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力量和源泉。民心连着民生,民心凝聚民力。通过进村入户走访,使我对“三万”活动更加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作者系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 万学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