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布实施三周年和省《知识产权战略》发布实施一周年。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加强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工作,是科技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充分认识专利工作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法律制度,知识产权的竞争已成为国际间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拥有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企业乃至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首次把拥有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写进工作报告,这是党中央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知识产权方面作出的总体战略谋划。
我市专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全市的知识产权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是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2010年底,我市成立了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多次组织知识产权联合执法行动,对重点专利侵权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先后开展了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为主要内容的“雷雨行动”和以打击专利诈骗行为为重点的“天网行动”,共检查商业场所和生产企业30余家,检查涉及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各类商品1000余件,对净化市场、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不断深化。近年来,我们利用 “专利法实施纪念日”及“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时机,积极开展专利宣传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优秀专利案例及专利先进个人,发送手机短信100余万条,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利用科技活动周,设立知识产权咨询台,摆放知识宣传展板,发放《专利法》等法律法规小册子,解答群众的咨询,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扎实有效。近几年来,我们每年至少举办两期企业专利培训班,邀请省内专家授课,对企业科研人员进行专利申请实务培训,增强他们的专利意识和专利申请能力,为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增长奠定了基础。
四是专利申请实现跨越。近几年我市专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共申请专利1128件,授权505件,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8.4%。其中发明申请208项,授权24项;实用新型申请749项,授权376项;外观设计申请171项,授权105项,均比“十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积极做好新时期的专利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专利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和日常宣传为主的方式,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平台,深入宣传专利法律、法规、规章,广泛传播专利知识,让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提高对专利创造、应用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专利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对领导干部、企业法人和科技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增强其做好专利工作的紧迫感,提高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实施专利战略的自觉性。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推进重点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对自主研发、技术含量高并取得重大成效的专利产业化项目,在科技计划安排和经费投入上予以倾斜。对具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发明专利,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明确科技计划管理中的专利要求。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立项、执行、验收及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专利权的取得、保护和运用,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对创新载体专利能力的考核,把专利创造能力作为创新载体认定与评价的重要条件和考量指标。
三是保护与行政监管并行,打造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环境。加大专利依法行政力度,坚决制止假冒专利行为,及时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保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积极发挥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督办作用,协调建立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机制,为企业快速高效维权提供保障。
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企业专利战略实施。加强企业专利人才培养,提高企业专利人员的专利检索能力,将发明创造申请为专利的能力和将专利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把专利的获取作为科技人员技术职称晋升、业绩考核、收益分配的重要指标。加强专利代理人才的培养,建立随州专利代理机构,为全市专利申请提供服务。
(市科技局局长 王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