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专用汽车之都”里的民生故事
  被称为“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的湖北省随州市,还有着“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美名。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带动了一方经济,还造福当地百姓,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一个产业半座城
  
    从武汉出发,沿着316国道向西北行进150公里,便进入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从随州经济开发区继续前行,依次是曾都经济开发区、随县经济开发区。三个开发区里,大大小小的企业星罗棋布,其中大部分是生产专用汽车及其零部件的。随州专用汽车的工业园区,占去了随州城的半壁江山。
    据随州市汽车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该市现有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280多家,年产销专用汽车近10万辆,其中出口1万多辆,生产专用汽车零部件达1000多种。2007年底,经专家多轮调研、评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惟一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授予了随州。
    随州的专用汽车产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初具规模。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这个产业迅速壮大。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后,随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新的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此后,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经过几个阶段的提升,随州成为全国最大的专用汽车制造基地。
    2010年12月16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湖北省政府签订 “共建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协议,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提升为省部级战略。
    随州市委书记王祥喜说:“到十二五期末,随州将实现年产专用汽车21万辆、产业总产值500亿元目标,到2020年把专用汽车打造成随州的千亿元产业,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强大的产业配套体系。”
  
  
  带动大量农民就业
  
    随州专用汽车生产在成为支柱产业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百姓就业,改善了民生。
    湖北程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全国著名的园林绿化、石油化工、市政环卫、压力容器专用汽车制造企业,现有员工3560余人,绝大多数是本地农民和下岗职工,员工月均收入超过3500元。
    现年39岁的郭爱明,是程力公司垃圾压缩车制造车间的主任,月工资4000多元。他是农村人,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家中因建房欠债5万多元。2005年程力公司建厂,他和妻子都成了工人。郭爱明高兴地说:“我俩当上工人后,岗位稳定,收入也不错,债早还了,还有了积蓄。”
    随南柳林是一个只有2万人的山区小镇。集镇不大,名气不小,因为集镇上有一家有名的企业——湖北全力公司。全力公司占了半个集镇,有职工2000多人。有了全力的支撑,2万人的小乡镇,集镇上常年生活着五六千人。
    工人杨军的父母都是当地农民,以前家中很贫困。他进入全力后,家境一天天改善。经过十几年奋斗,目前年收入达到5万元,还在随州城买了房子。他的同事中,有50多人开上了公司奖励的小轿车。他们开着车上下班,成了小镇柳林的一道风景,常常招来羡慕的目光。
    让农民变成工人,把农村人变成城里人,随州的专用汽车产业,正在改变着随州及周边地区数万人的命运。据不完全统计,随州专汽产业有工人5.6万余人,其中湖北齐星等12家企业,就业人员都在2000人以上。
  
  
  支柱产业成为公益产业
  
    在促进就业的同时,随州专汽企业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回馈和感恩社会。
    2008年汶川大地震,随州专用汽车企业纷纷解囊相助,赶制各种专用汽车捐给灾区。齐星将价值200余万元的8辆医疗救护房车捐赠给中国红十字会及灾区医疗机构;程力公司捐出4台价值60多万元的洒水车。湖北齐星公司董事长徐德、湖北楚胜公司董事长吴文爱、湖北江南东风特种汽车公司总经理甘子林等30多位企业负责人,捐款600多万元支援汶川地震灾区重建。
    2010年西南大旱,随州17家具备罐式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夜以继日赶制了2000多台运水车、运油车,发往西南旱区。程力公司在交付300多辆运水车时,还无偿捐助了2辆大型运水车。
    没有大灾大难,各企业也积极致力于公益事业。如湖北全力5年累计捐款200多万元,用于村级公路建设、改造校舍、治疗重病患者等;随县均川镇有50多名艾滋孤儿,其中21名由齐星、楚威、华龙、华威、双龙、大力等专汽企业抚养……
    “随州专用汽车产业,在成为随州支柱产业的同时,也成了随州的慈善产业、公益产业。”随州市市长刘晓鸣说。
  
    (本报记者 桂运东 许享红 冯家园)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专用汽车之都”里的民生故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随州要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