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到深处心自开——随县“三万”活动纪实
作者:常跃耀
本报记者 常跃耀 通讯员 江开军 5月11日,随县环保局组织4辆大卡车,满载120吨水泥,分头运往4个驻点村,这是该县179个工作组“我为春耕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三万”活动亮随县,田间地头、厅堂院落,随处可见干部和群众携手抗旱、促膝交谈的情景。 “风凉话”变成热心话 如今,县政府办工作组无论走到驻点村哪一户,都和老百姓像老朋友一般。 “开始时可不是这样。”该办副主任刘为举拿出一张他和农民比插秧的照片,回忆起当初走访农户的经历。 3月27日,他到小林镇双冲村走访民情,见几位农民正在田里分秧、插秧,便上前搭讪。可人家忙于农活,并不怎么搭理他。倒是有一位中年妇女戏谑道:“看你白白净净的,是不是第一次来农村?”于是,一场插秧比赛开始了。半个钟头不到,胜负分明:全场7人,刘为举干得最快。这样能干农活的干部,老百姓自然欢迎。大家纷纷问起来:现在种子补贴怎么算?农村养老保险啥时候能推行…… 在“三万”活动中,为了消除隔阂、增进感情,驻村干部各辟蹊径。县水利局开展夜间访、地头访、电话访、预约访,确保入户走访 “全覆盖”;县民政局、残联、教育局定期帮扶慰问低保户、残疾人、留守儿童和老人。 “陌生人”变成老熟人 县委办工作组刚到柳林镇白云寺村走访时,总不忘叮嘱乡亲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尽管讲,我们会帮你解决的。”可老百姓反应冷淡。 于是,该办副主任侯涛等把访民情和送温暖结合起来,除全面了解基本情况外,还主动为村民办理证件、为困难户送去慰问金、帮助病人购买药品。村里有闲置荒山寻租,他们就大力宣传,租赁30年的合同签下了;村里干旱严重,他们就帮助开渠引水,掀起了抗旱保丰收的热潮。 随县800余名干部,组成179个工作组,驻进381个行政村,访遍203977家农户,和乡亲们结下深情厚谊。 团县委付出真情换亲情,驻村队员把老人当作父母来对待,和均川镇幸福居委会60多岁的老人徐开勤一起育秧、拉家常,乐得老人直夸:“和你们这些孩子在一起,我也年轻了十岁。” “烦心事”变成开心事 “水库再不放水,我们就到上面说理去。”随着旱情加剧,唐县镇福中村30余户村民因放水之争闹得焦心。可水库承包商赵金贵也在犯愁:“水本来就不多,再一放,水库中的鱼苗必然遭殃。” 县纪委工作组知情后,主动找到赵金贵商量:“你尽管放水,我们负责为水库争取一个投资30万元以上的项目,增加水库效益。”“你们能给我帮这么大的忙,那我还说什么!” 汩汩清泉涌进田间,萎蔫的秧苗挺起了“腰杆”,村民们乐开了花。 “三万”活动期间,为了解决群众的种种困难,干部们各显神通。万和镇晃山村与河南桐柏县陈湾乡隔河相望,两地百姓的争水纠纷由来已久。5月4日,县民政局的干部和桐柏县的干部坐在了一起,协商增建水利设施,为两地“恩怨”画上了句号。 有深厚的感情做铺垫,种种难题迎刃而解。据不完全统计,两个月来,该县各工作组通过募捐、立项争资等渠道筹资2000多万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800多件,梳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多起,援建产业基地36处,修建村组公路80.2公里、渠道220.2公里、堰塘142口、泵站34座,灌溉农田2万余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