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二论扎实推进新一轮“三城同创”
本报评论员 后勤 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论断“发展是硬道理”,这已被我们几十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实践所证明。而改革发展的前提又有赖于各地综合竞争力的日益增强与提高。可以这样说,一个城市环境的好与坏、发展快与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地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与弱。 所谓城市综合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是这个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兑现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硬指标是努力提高总量实力、加快提高质量水平、进一步扩大流量规模,而制约其进步的软环境则是那个城市的环保状况、园林质量、城乡森林覆盖率等等。 当前我市正在进行的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是随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迅速增强的助飞平台,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此次的创建工作推进扎实与否,不光涉及到我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还事关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某种意义上讲,这软实力的强与否,比其硬性指标更为关键。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湖北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榜上,随州的位次不理想,大家清楚这是由于地级随州市成立时间较短的客观原因所致。 我们清楚差距,明确目标,就应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动员全市上下,开展新一轮“三城同创”,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前,区域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规模的比拼,更是一种环境、文化、形象和品牌等多种要素聚集的综合竞争。开展新一轮“三城同创”,可以加快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国内外不乏成功的先例。新加坡、巴黎以及香港、张家港、大连等地,都是通过创建提升了城市形象,拉动了经济发展。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一个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客商来随州投资,既看重优惠政策,更看重我们的生态资源、公共秩序、工作效率等在内的软环境。我们就是要通过开展新一轮“三城同创”,不断增强随州的环境吸引力,放大辐射和带动效应,集聚人气、资金等生产要素,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打造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创建工作,时间紧迫,时不我待。只要我们的创建工作扎实到位,人人给力,一定能扛回三块极具含金量的“国家级”、“省级”牌匾,届时随州更加山青水绿、地灵人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