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专汽产业发展
  曾都区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简称专汽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成为曾都工业的支柱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8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7家,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2.5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52%,雄踞“半壁江山”。曾都区规划到2012年把专汽产业率先打造成过百亿元产业,到“十二五”末,年生产专用汽车能力20万辆以上,年生产汽车铸造件能力80万吨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很多问题,如龙头企业不多、市场竞争无序、产业环境不优、自主创新乏力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发展方式不科学的问题。因此,必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湖北省政府在随州共建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重大历史机遇,自觉加快专汽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走靠大发展、错位发展、链条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推动专汽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靠大发展,打造专汽航母。靠大发展,就是依靠、依托全国乃至世界专汽“行业老大”发展曾都专汽产业。当前,曾都专汽产业普遍面临着技术研发难、市场开拓难、资金筹措难、优化管理难等问题。而靠大发展是突破专汽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做强做大的 “终南捷径”。“行业老大”具有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曾都本土企业具有产业品牌优势(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资产存量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各自的优势为双方的重组联合、互利共赢提供了最佳结合点。华威公司率先融入中国重汽、全力集团深度联姻广东富华、楚威车桥阔步挺进三环集团、楚胜专汽真情牵手厦工集团,都先后实现了“靠大发展”的初衷,初步尝到了“靠大发展”的甜头。要动员组织现有企业克服消极思想,大胆攀高附贵,主动择优重组,巧借外力,跨越发展。在合作方式上,尽可能尊重“行业老大”的选择,合资、控股、参股都可以,“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在优惠政策上,尽可能满足“行业老大”的要求,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在服务环境上,尽可能符合“行业老大”的意愿,提供“量身定做”的专项贴身服务。
    错位发展,力避恶性竞争。曾都区域内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具备生产12大系列300余个品种的能力,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具备生产200多个品种1000余种规格的能力,必须引导企业实行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一要在发展定位上错位。对现有企业进行适当分工,使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主打项目、拳头产品,凸显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对新上企业严格把关,实行分类准入,有效控制趋同化项目,避免一哄而上的现象。二要在产品研发上错位。瞄准高、精、尖、特目标,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断推出新产品占领高端前沿市场。三要在市场开拓上错位。按区域或行业细分市场,各辟蹊径,鼓励企业参加广交会及国外重点展销会,帮助企业广泛接洽客户,拓宽销售渠道。
    链条发展,形成产业配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90%以上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多是从外地采购,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80%以上产品也以销往外地为主。生产型的专业市场目前是一个空白,综合型产品展销中心尚未建成,有钢材物流企业但配套供给能力严重不足。因此,优化产业环境,实现链条发展,必须在生产环节上引导企业对接,在市场环节上强化配套功能。具体而言,在生产环节上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好骨干专汽龙头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带动,在近两年要力促重汽华威、厦工楚胜、程力专汽实现年产万辆专用车的目标,全力集团、三环铸造实现年产10万吨汽车铸造件的目标;另一手抓好关联产业的深度开发和配套,围绕骨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培植和扶持产业链条中最为紧缺的差异性配套企业。在市场环节上要着力建设“三个中心”:一是加快建设为专汽产业配套的大型钢材物流中心,引进1-2个集仓储、加工、配送为一体的专业化物流公司;二是加快建设为专汽产业配套的大型专业市场,为企业打造设备及零部件便捷采购、产品便捷销售的“双便捷”集散地;三是加快建设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展销中心,为专汽产业提供大型交易平台,从而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最大限度地节约企业流通成本。
    创新发展,抢占市场高地。创新是专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必须革除简单模仿的陋习,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实现由“曾都制造”向“曾都创造”转变,推进专汽产业从产业链的价值低端向高端跨越,尽快抢占市场高地。实现创新发展,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深化创新理念,把争创一流、永不落后、追求更高更新的技术和业绩作为员工和企业奋斗的目标,以此推进企业创新战略和规划的实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完善落实一系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办法和措施,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现实。有条件的企业要组建自己的技术中心、工程中心或研发中心等,建立稳定的科研团队,扎实开展科研攻关活动;条件不足的企业要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积极挂靠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每年要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总额的5%用于新产品研发。实现创新发展,政府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现有7家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末达到15家。引导企业成长申报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在现有4家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末达到10家。支持企业自主发明专利或引进专利,增强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发奖金,给荣誉,激励企业创新发展。
  (作者系曾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齐道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专汽产业发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