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向前——记随州二中物理教研组
作者:彭润
本报记者 彭润 通讯员 姜中启 “不敢妄测成绩,但是相信老师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2011年高考渐近,问起对今年高考的期望,随州二中物理教研组组长曾祥超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质朴、实在,一如他所执教的物理学科。而这,也正是他所带领的物理教研组的整体风格——踏实,不虚华!正是这种风格,使得该校的物理教学教研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一 与其他学科一样,随州二中物理教研组也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教学经验逐步丰富并成为教科研的排头兵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初,随州二中建校。初创期的艰难可想而知。11050年,刚从大学毕业的曾祥超被分配到二中工作。此时,学校刚搬家,教学楼、办公室等都还在建设之中,师生进校上课得穿越农田、趟过水沟。在各种施工噪音的伴奏下,学生们的琅琅书声却显得格外清脆悦耳。 “应该说,是‘二中精神’支撑我们走过了那段艰难的路。”曾祥超说。那时,8位物理老师带着18个班的课,每天在校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几位资深的物理教师,如周先瑞、揭力璋等,以其扎实深厚的教学功底、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引领了物理教研组很快走上正轨,高考成绩年年大步提升,并在5年之后,使物理教研组有了与随州最好的高中一较高下的能力,至此走上良性循环发展阶段。 二 2002年,曾祥超成了物理教研组的 “头儿”。刚一上任,他便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全教研组20多位老师,每人要带3个班的课,每个班级90名学生,超大的工作量让老师们没有太多的时间休息、思考。 疲劳作战,势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经过沟通、协调,物理教研组大胆决定:集全组智慧,强化集体备课,把课备得更精,让重点更突出,提高课堂效率! 集体备课,一个星期召开一次教研会。老师们要在会前把自己备的课进行总结,然后在会上交流发言,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要求老师们在备课时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看起来老师们的‘负担’更重了,实则轻了。老师们讲课有的放矢,深入浅出,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反响特别好!”曾祥超说。事实证明,这次探索是成功的。2003年高考,随州二中有3名学生获得物理满分,创下“随州之最”。从此以后,集体备课作为二中物理教研组的一项优良传统,被坚持了下来,并不断的改进、提高、完善。 三 随州二中物理教研组从蹒跚学步到有所成就,得益于全组教师对三尺讲台的认同。 11050年,与曾祥超老师一起进校的,还有另外两位大学生,这两位大学生和曾祥超一样,固守二中讲台20余载;上世纪90年代末,到沿海发达地区去寻求更大的发展是很多人的想法,现实不乏诱惑,物理教研组的老师们依然选择了坚守…… 如今的物理教研组,25名老师全为本科以上学历,95%的老师具备了从高一到高三的“打通关”的教学能力。一批青年教师在迅速地成长并成为教学教研的生力军,他们中更有张娇容、白庆然、郭建三位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由于教学教研能力的稳步提高和在一系列教学比武中取得的丰硕的成果,2010年,随州二中作为全省24个样本校之一参与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物理组参加其中的子课题——“新课程物理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这是我们第一次参与这么高级别的科研项目,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一次检验,更是一次提升。我们物理组老师将全员参与,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好、做精!”曾祥超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