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产税试点成效初显 业内专家释疑改革热点
作者:新华
从今年1月底房产税改革在上海和重庆两市“破冰”试点,至今已百日有余。在政府“新国八条”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大背景下,房产税改革的“横空出世”被寄予诸多厚望,也引发市场持久关注。 针对近日社会关注的房产税税收规模以及房价变化等热点问题,一些业内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产税改革是一项长期制度建设,目前试点时间不长,不能简单以近期收入规模和房价变化来评判试点的成效。总体来看,改革试点成效初步显现,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税收规模小受多因素影响 来自上海和重庆两地的数据显示,房产税试点至今,上海市认定应税住房2300余套,征收约20万税款;重庆市已征收税款79万元。“试点三个多月但税收规模不及一套房价”的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对此,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副所长靳东升指出,目前房产税税收收入少是正常现象,征收期限未到是影响其税收规模的原因之一。 此外,靳东升指出,“新国八条”等调控政策带来的住房成交量低迷,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房产税的应税住房数量。以上海为例,上海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本市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新购住房征税,而其限购政策则对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设置诸多“门槛”,新购房成交量下降,也影响房产税收入。 有关数据显示,重庆虽然没有出台限购政策,但受调控政策影响,主城区今年前四个月住房成交量也下降明显,其中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同比下降约30%,存量房交易成交同比下降近40%。 仅靠房产税解决不了高房价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的4月份房价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超过九成城市的新房价格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面对依然坚挺的房价,不少舆论也质疑房产税试点效果不明显,难以担当抑制房价的“利器”。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指出,房产税本身并没有直接降低房价的作用,其对房价的影响是间接的,不能简单将房价变化作为判断房产税试点成效的依据。当前的高房价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土地制度、投资渠道等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成因非常复杂,尤其在通胀预期强的情况下,住房投机性需求旺盛带动房价维持高位。“房产税对房地产的长远发展有好处,但房产税只是抑制高房价的一个因素,仅靠房产税解决不了高房价问题。” 试点成效初显 改革亟待完善 专家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产税刚开始试点,还没有完全铺开,目前尚处在积累经验阶段,但试点成效已经初显。从长远看,房产税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从短期看,房产税试点对高价房的需求有抑制作用,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秦虹肯定了目前房产税试点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上产生的积极效果。她指出,从两市试点方案看,其借助房产税抑制高价房的政策意图都很明确,如两市都实行差别化税率,且税率设置依房价高低而定,即高税率对应高房价。“房产税收得越少,意味着多套房、高价房卖得越少,说明试点方案的政策意图实现得越好,房产税试点越成功。” 据了解,重庆市自开征房产税试点以来,其对抑制高档住房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部分开发商已开始调整户型结构,减少高档房比重,降低大户型供给,应税高档住房占总住房成交量的比重同比下降了27%,房价下降10%。(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