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一流的科研型教学团队——记市二中语文教研组
本报记者 潘楠 通讯员 姜中启 近日,市二中语文教研组创新教师提升模式,组织语文教师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一篇课文由不同教师讲,然后集中讨论、互相提意见,探索总结符合二中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在比较中促进教师自我省察、查漏补缺,推动二中语文教学长远科学发展。 课堂教学讲究踏实科学 “二中语文教学的生命力之一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有明确的教学理念。我们非常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踏踏实实学语文,既要扎扎实实地学课文,课本是基础,又主张学生多阅读,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本课外读物。总结一点,就是把语文基础打好,先‘入格’(入基本框框范式),再‘破格’(跳出框框懂语文),真正实现平时语文好、高考也考得好的目标。”市二中语文教研组负责人介绍道。 “在课堂上,二中语文老师们高举‘本真与诗意相和谐’的语文教学思想的大旗,让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汪洋大海,以丰富多彩、各领风骚的教学风格要求学生 ‘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落实‘学生本位、自主探究、发展为本’理念,培养语文素养和应试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用文化神韵去滋润学生心田,唤醒学生的精神生命,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市二中语文特级教师郑学华如是说。 课外活动紧密配合课堂教学 “在市二中校园里,语文教研组带领学生开展系列课外活动总是紧密围绕着课堂教学需要,课堂上学什么,课外活动练什么。市二中语文教研组组织校文学社,主编社刊《浅草》,指导学生梁江桥和吴亚玲参加湖北省教研室组织的全国第三届暨省首届作文大赛中获特等奖。在二中,全校学生都要参加读书活动,这是一种常规化的课外活动,很多班级把课外阅读作为常规化的任务进行考核,把生活的活水引进来,提升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把文字的质感渗透到心底里去。”市二中语文教研组教师曾凡强说。 高一课文中诗歌学习比较多,语文教研组就不定期地组织诗歌朗诵会,带领学生通过竞赛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高二课文中思辨类文章比较多,语文教研组就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锻炼学生对某个主题的分析、理解、把握和表达能力。“刚刚过去的4月份,我们举行过一次辩论会,主题是关于‘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还是崛起的一代’,辩论会场异常激烈,见识了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见不到的另外一面。”二中语文教研组教师纷纷感慨地说。 走特色科研型教师培养之路 在市二中语文教研组中,特级教师1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语文教师有5名,具有“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有5名,具有“随州市语文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有6名。这些语文教师长期坚持做到科研与教学共赢、互动共进、相辅相长。 近三年,市二中语文教研组发表的教学论文达106篇,其中马冰、曾凡强、云宁波、郑学华、任红玲、李三琴、王梦玲等教师的文章被《语文教学与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选载。特级教师郑学华的作文研究系列论文《面对孝心的呼唤》、《面对诗歌的呼唤》、《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人命N价》等发表在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会刊等杂志上,被专家称为“选题新,视野大,思考深,材料活,好稿!”。全组老师齐心合力,开展了市、省、国家级科研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格》、《作文教学与评价》、《古诗词教学与文学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