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解读《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三峡后续工作有六大任务和目标
新华社5月29日电 为实现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和库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进一步拓展和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的巨大综合效益,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对此进行了具体部署。国务院三峡办规划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就开展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解读。 该负责人表示,三峡工程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经过全体建设者、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群众的艰苦努力,三峡工程于2009年如期完成了初步设计建设任务,2010年10月试验性蓄水成功达到了正常蓄水位175米,开始全面发挥防洪、发电、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 该负责人指出,开展三峡后续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拓展和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需要。国务院适时出台《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是为了确保三峡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综合效益,提升其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更多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三峡后续工作围绕实现国家新时期确定的三峡工程及库区战略目标,重在实现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并妥善处理好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河势带来有关影响。同时,进一步完善三峡工程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拓展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确保三峡工程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的全面持续发挥。有六个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是移民安稳致富及促进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首要任务。规划统筹考虑库区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两调、一保、三完善”的综合措施。 二是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以保护国家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为目标,将水库水域、消落区、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作为整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施“控污、提载、抓重点”的综合措施。 三是库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规划着眼于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长效机制建设,提出“预防为主、监测为要、避险搬迁为先、工程治理突出重点”的综合措施。 四是对长江中下游河势重点影响区的处理。针对三峡工程蓄水后水沙条件变化对中下游河势的影响,规划提出“工程整治、生态修复、观测研究和水库优化调度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五是三峡工程综合管理能力建设。规划提出了构建综合监测体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综合会商决策系统,综合提升组织协调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应急管理功能。 六是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拓展。以洪水资源化,水库优化调度,供水效益拓展为主攻方向,拓展防洪、发电、航运效益及生态、水资源配置等效益,拓展其在国家水安全和电网运行安全等更大范围的战略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