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载体——三论扎实推进新一轮“三城同创”
作者:执笔人肖福州
本报评论员 肖福州 新一轮“三城同创”坚持以人为本,将主客观世界的改造熔于一炉,把人的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融为一体,是新一轮的城市文明创建,是提高市民素质新的重要载体。 “夏景遽如许,先从草木知”。市民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的形象代表。看一个城市的文明状况,要看“草木”,更要看市民的素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等所体现的是人的作用、人的素质。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灵魂和精髓,是树之根、德之心。创建文明城市,提高市民素质是基础、是关键、是根本。 提高市民素质需要口耳相传式的思想灌输,更需要身体力行式的实际体验,说到底需要活动载体,需要载体创新。文明城市创建体现了新时期市民素质建设的要求,并取得了富有阶段性变化的重要成果,市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毋庸讳言,我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现代化进程还有所滞后,与举世瞩目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圣地、千古绝响的古乐编钟之乡、风光旖旎的鄂北旅游胜地、底蕴丰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不相匹配的地方。对照创建要求,我们的绿色法规意识、自然生态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市容卫生意识、公物爱护意识、交通规则意识、公共秩序意识、助人为乐意识、文明礼貌意识、服务意识、诚信意识还有诸多薄弱因素。由此产生的 “脏乱差”现象和不文明、不道德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如毁坏花草林木、损坏公共设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乱贴“牛皮癣”、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乱燃鞭炮等。解决这些问题,扎实推进新一轮的“三城同创”,正逢其时,也是民心所向。 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有利时机,深入发动,积极参与,在创建实践中强素质、显身手、受教育、得实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热爱随州、建设随州的巨大热情,在全市形成人人了解创建、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大好局面,创建工作才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何对待新一轮的“三城同创”,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是城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抢先一步,早立潮头,用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为创建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社会知名人士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也应 “兼济天下”,关注民生,关注生态,关注环保,做创建工作和提升素质的楷模。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创建工作要搞得“别样红”,全市各经济社会组织、各学校、各街道、社区、乡镇、村组要担当主体责任,并结合自身特点,以提供优质服务,开展特色活动为抓手,组织广大职工、学生、居民参与创建,为提升市民素质发挥基础性作用。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新一轮的“三城同创”为我们的素质提升送来了春风夏雨,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创建这个载体,创建工作就一定能绽放绚丽的文明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