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守护“母亲湖”——白云湖污染及整治情况探访
  今年5月中旬开始,白云湖藻类大面积聚集漂浮、腐烂,垃圾增多,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
    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名单中,我市“白云湖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榜上有名,成为2010年度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建项目,也是我市迄今获得的最高城市建设奖项。如今,负责为城区部分人口提供饮用水源的“母亲湖”却正遭受着生活污水、垃圾、藻类等污染物的侵害,湖水已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明净透彻。
  
  
  污染原因:高温久旱和多年排污
  
    从去年秋天以来,我市一直干旱少雨。担负城市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的白云湖,上游来水量少。为保证城区供水用水量,白云湖处于蓄水状态,湖水流动性差,水体迅速富营养化,使得大量藻类迅速滋生。
    “目前我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完善之处,白云湖截污管道建设不到位。现在城区产生生活污水大概每天8万吨左右,经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大概每天有5万吨左右,每天仍有3万吨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沿河直排湖中。同时,河道淤泥多年未清理沉积湖底,加剧了湖水富营养化的进程,使藻类急聚。”市环保监测站站长柳华斌介绍说。
    截至2009年,我市污水收集范围为城区明珠路以南、厥水东堤以东、府河以北,排水管道仅214.2公里,部分排水管网基本属于雨污合流状态。据统计, 厥水、涢水沿岸共有污水排放口49个,未进入污水收集系统的北郊、南郊、城南新区直接排放污水口25个,厥水东堤以东污水收集系统沿线范围仍有8个排污口未并入污水收集系统。
  
  
  多方联动:确保城区用水安全
  
    目前,随州城区供水进入3级黄色预警状态,应对水量减少和藻类滋生直接威胁城区饮水安全的局面,保障城市供水。
    5月24日,市水利部门经过研究论证,采取了综合治理措施,一是调度水源,从大洪山水库和环潭电站紧急调水,保证城市供水和沿途抗旱用水需求;二是加大对湖面漂浮物的清理力度;三是对上下白云湖水库置换部分水源;四是向水体投入生石灰等进行消毒灭藻。
    “25日起,市环保局成立专班每天对白云湖进行两次取样检测,集中清理王福窑水库取水口上下200米范围内藻类,确保取水口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类以下标准。”柳华斌说,“密切监测各个企业、学校、酒店等各排污口排出污水,确保达标排放。”
    为确保城区用水,市玉龙供水公司于日前召开“确保2011年高峰供水、优质供水”会议,密切关注白云湖水源及水质变化,科学安排排滤池的反复冲洗,增加沉淀池、反应池的排泥频次,保证余氯含量不低于0.1毫升/升,做好活性炭、除藻除味剂、黄粘土投加准备,抓好一期滤池翻新改造工作,6月2日按期投入生产,确保在持续高温天气下城区居民用水安全。
    “为保证白云湖环境,对西护城河冲洗排放口和污水提升泵站溢流口2处排污口进行处理,关闭污水泵站溢流口闸门,对溢流口实行重点监控,6月底完成污水泵站溢流口启闭设施,安装电动闸门和自动化控制设备,强化内河的清淤力度,排污口并网后,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量已达到6万吨/天以上。”市城市防洪排水管理处夏洪国介绍说。
  
  
  长效机制:从源头解决污染
  
    “要从根源上解决白云湖污染问题,必须建立一套长效机制:科学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力度,增加对白云湖清污保洁经费投入,引进自动化的专业清污除藻船和清淤设备,彻底清除藻类滋长的土壤,增强白云湖蓄水能力。同时,要加强部门执法力度,确保各个排污口的污水达标排放。”市水利局副局长吴正江表示。
    “解决城区污水收集问题,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迫在眉睫。今年,市委市政府已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列入2011年市政府建设‘十大工程’之一。同时,申报城南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彻底解决城南新区一直无排水系统,污水直排白云湖的现状,从源头上解决白云湖污染问题。”夏洪国介绍。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大对污水排放管理力度,完善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柳华斌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白云湖污染问题,需要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各部门相互联动,同时呼吁广大市民,不要向白云湖内乱丢垃圾废物,共同守护,还供养城区40余万人口的“母亲湖”清澈干净的容颜。
  
    (本报记者 王艳梅)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守护“母亲湖”——白云湖污染及整治情况探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生活周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