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在生活中教育——万店镇小学用“八字训”熏陶学生
作者:张顺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廖明
  
    “学校即家园,生活即教育。”一走进曾都区万店镇小学,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该校从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和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将传统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赋予新的内涵,从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该校校长聂前进说,教学生学做人,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就涵盖了做人的方方面面,我们让全体师生从中领悟做人、做事、生活的真谛,让“八字训”逐步落实到日常办学行为和生活中去。
    三(2)班学生李文文,因长期不做作业,学习成绩下降,为了应付老师,把别人作业本的名字改成自己的“交差”,被老师发现,受到同学们的讥笑而抬不起头。班主任余海芹适时地进行“诚信”教育,让他懂得小学生要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好孩子,长大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再配合家长和班干部与他谈心,让他既明白了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师、父母和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从此改正了不良行为,学期末还被评为班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积极分子。
    四(1)班学生任天柱个性强,上课总是搞小动作,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还随便骂人……王小军老师通过与家长联系,了解到他是一个留守生,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少,学习习惯差,却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于是常恃强凌弱。王老师告诫他,“恃强凌弱”是“不义之举”,为“君子”所不齿;要表现自己,就要表现出自己的“正义”与“好学”。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激励下,他“好表现”的特点逐步表现到学习上来:上课时,举手抢答;下课了,跑到老师身边问这问那……
  
  
    “绅士淑女”成“明星”
  
    “儒雅行事,成就未来”,该校围绕“礼”字,开展了男生争做小绅士、女生争做小淑女的活动。
    通过专栏宣传并组织专项培训活动,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礼仪,如何行好礼,鼓励他们争做懂礼貌的好孩子,养成举止文明的好习惯。该校针对性地开展了“三讲三会”活动,即:讲秩序、讲文明、讲礼仪,会问候、会说话、会干事。涌现了三(1)班周贯一、三(3)班魏逸飞等一大批礼仪标兵,他们见到老师不仅向老师问好,还毕恭毕敬向老师鞠躬致敬。走进校园,师生之间的问好声,和着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学校动听的声音。
    各年级、各班开辟了“星星苑”系列活动专栏,及时表扬在班内有进步、表现突出的学生,如 “礼仪之星”、“诚信之星”、“进步之星”、“守纪标兵”、“卫生标兵”等,而各班优秀学生的大幅照片更是在校园组成了“星光大道”。
  
  
    潜移默化“八字训”
  
    该校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以“诵读经典国学,争做儒雅学子”诠释着“八字训”的内涵,经典国学读物故事里,贯穿着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治学修身等方面的要求,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而学生也逐步在生活和学习中,做到 “尚礼、好学、尚美、快乐”。
    五 (3)班学生解晶晶,在学校发表倡议书,组建了 “爱心小分队”,轮流到万店镇福利院照顾孤寡老人,经常帮助他们扫地、擦桌子、剪指甲。在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中,本学期她先后送给与她结对的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女孩钱物累计200余元,并经常将她接到自己家中,使她感受家的温暖。同时,她还是一名环保小卫士,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心地善良,用自己的零用钱默默地给班级购买垃圾篓,为灾区捐款。在家里,她也主动帮助父母扫地、洗碗、整理家务。
    在解晶晶这些学生的身上,“忠”和 “孝”、“礼”和“义”等等融为一体,赋予了更有生机的内涵。
    “八字训”潜移默化地陶冶着该校的学生们,而老师们则致力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一(2)班班主任宫世纯干脆将自己的班名定为“孔子班”,希望学生一入学即确定“向孔子学做人”的目标,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在生活中教育——万店镇小学用“八字训”熏陶学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科教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