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 育 精 锐 之 师
——记随州二中化学教研组
作者:王艳梅
本报记者 王艳梅 通讯员 姜中启 2008年、2009年、2010年化学教研组教师连续三年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2008年罗瑶老师获得全省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2009年周勇老师获全省高中化学说课比赛一等奖,2010年董良栋获全省高中化学新课程优质课一等奖……一切奖项的获得,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对每位教师作出努力的肯定,在随州二中清幽奋进的校园中缩影出一支教育精锐之师。 共享促进科研 “定期中心发言人教研模式,让每位老师拿出自己多年教学的宝贵经验相互交流沟通,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方式。”化学教研组长杜建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正是这种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化学教研组一直不断前进与探索,刚进组的年轻教师在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中不断进步,将青春与热情贡献给自己的事业。 在定期交流过程中,化学教研组老师们总结出点、线、面教育模式:致力于教学设计的亮点、创新点、个性特点、课堂延伸点;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主线;掌握教学设计的整体效果。“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以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是一直以来化学教研组所有老师们遵循的教育理念,不甘于传统的 “教——授”模式,辅助“点、线、面”教育理论,配合化学实验、教具、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大胆创新,小心验证,共同分享,教师队伍不断相互吸收成果,成长进步。 科研带动创新 有了创新教学方式,化学教研组的26位老师们不仅限于在校内交流,将自身取得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各大学术报刊上,更多的是参与课题研究,多项课题在化学教研组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开题、探究、结题。2004年,由教研组骨干教师林斌鹏、杜建功为首的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课题顺利结题,开启我市化学课题研究之先河;2009年以骨干教师童以刚、董良栋主持的国家课题《高中化学创新十年探究》也顺利结题;2010年申请的课题正在进行中…… 课题研究不仅增加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思考,更加强老师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每项课题研究的老师都不少于10人,在探索研究中,骨干老师指导年轻教师,完成了唯一一次在我市举办的“2010年全省高中化学优质课”协办事宜,“全省各重点高中的教师们集聚一堂探讨交流,来自武汉、枣阳、襄阳、黄陂、仙桃等市部分高中成功借鉴我们的教学成果,老师们的辛苦付出都值得了。”杜建功欣慰的说。 创新提高教学 多年的教学形式和创新科研让教研组的老师们形成了多种教学风格。教研组特级教师林斌鹏有着深厚的教学理论,培养出的年轻教师多为各校业务尖子,在市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全国优秀教师童以刚独创“生活教育法——留客原理”,通俗生动的解释了盐类水解原理;特级教师杜建功的《化学史教学法》,培养学生科学素质,辩证看待学习“给人以知识,而化学给人以智慧”三维目标;随州十大名师董良栋自主实验探究教学法——新课标理念,准确把握化学教学的根本等等,每位老师的创新教学既有针对性,又相互连通,使化学教学趣味性大大增强。 “除了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第二课堂教研组也进行了创新,各年级分别成立了化学竞赛队,化学实验兴趣小组,社会实验调查小分队,培优补弱班等,每学期定期活动,拓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弥补课堂教育不足。”杜建功介绍说。 一项项科研,一处处创新,随州二中化学教研组正逐步走向成熟,为打造成教学精锐部队而不断探索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