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家湾新貌
作者:冯家园实习生姜曦
本报记者 冯家园 实习生 姜曦 在随县洪山镇双河,有一个村落远近有名,解放前中共江汉区第一地方委员会曾驻扎在此,它就是双河周家湾村。6月16日,记者来到这个红色圣地,触摸那段革命的痕迹。记者看到,一排排红色的砖瓦房矗立在绿树之中,还有几栋新建的楼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周家湾村村支部书记李玉发指着那些房子说,当年江汉军区司令部选址在此,就是因为这里地形隐蔽,前后都是茂密的树林。如今,那排曾经作为指挥部的老式斗拱砖瓦房已不复存在,但行走在此,当年解放军们生活、工作、战斗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1947年12月,江汉军区的先头部队1.2万余人进驻周家湾。1948年春,军区司令部迁至此。当时,江汉区委书记刘建勋兼任军区政委,区委辖江汉区一、二、三、四地委。提起那段历史,现年80岁的老人胡安庭还记得,军区政委刘建勋与军区副政委郑绍文、军区司令员张千才、副司令员韩东山等经常开会,但他们开会都不讲话,采用传纸条的形式,因此被称为“纸条会议”。 那段时间,军区做出决策,部队一直向南移。同年4月,江汉军区部队解放了随县、应山等16座县城和150多个重要集镇。胡安庭说,军区在解放应城、天门等地的时候,曾俘虏了敌人一个旅的兵力。江汉解放区的建立,直接威胁到国民党据守的华中重镇武汉及其长江防线,并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建立了后勤基地。 司令部在周家湾工作了近两个年头。胡安庭说,当时解放军与当地农民关系很好。部队的医生,村民随叫随到,村民也主动帮助部队抬伤员。他记忆最深刻的是,1948年春节,周家湾的村民在堰塘里捞了50多公斤的鲫鱼,送到军区司令部去慰问官兵。军区司令员张千才激动地留乡亲们共吃年饭、军民联欢。官兵们拆下门板当桌,菜全部用大盆装,与村民同台吃。初一的早上,军区领导登门给老百姓拜年,老百姓很是感动。 历史已过去,如今的周家湾是日新月异,日子越过越好。记者看到,两层楼房到处可见,屋顶上安装有热水器等现代化电器。去年,周家湾村人均年收入6800元,比2005年增加了2900元,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成为村民的生活必需品。“这里已经成了集中的居民点,与双河连起来了。”李玉发说。 近几年,伴随着家乡的发展,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创业、就业。该村的刘光兵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看到家乡变化的他,回乡搞起了装潢、铝合金生意,平时在家种植香菇,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徐修文也是如此,如今他收购香菇,每年可以赚上10余万元。 对于周家湾的发展,李玉发表示,重点搞好油茶开发,如今已经开发种植了1000多亩,还准备开发2000亩。利用好自身的山场资源,引领村民种植香菇,形成产业。同时,利用原有的200多亩茶场,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茶叶经济。“我们将秉承老区的优良作风,让红色山区更加富裕,村民生活更优越。”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