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创新驱动 助推跨越发展
市长 刘晓鸣 近年来,随州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科技厅等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健全机制,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强力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致力打造科技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是建市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7.7%、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建市之初的3.2%上升到18.7%;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5%和25.8%;外贸出口7.58亿美元、同比增长63.2%、跃居全省第三位。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超过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一超两高”发展势头。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工作方针,把科技创新作为实施工业兴市主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出路。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将其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每年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对推动科教兴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组建相应机构,制定完善规划,强化各项措施,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先后出台关于建设创新型随州、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等一系列文件,极大地优化了科技工作政策环境,充分激发了科技工作者的创业热情。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全面落实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优惠政策,全市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科技资金每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2010年累计投入3580万元,其中市本级809万元,今年再增加预算858万元。同时,积极对上争取国家、省支持随州专汽产业技术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财政无息借款等资金,缓解瓶颈制约;多途径鼓励引导企业自主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工艺、技术和产品;大力推进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从去年开始,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决定5年投入1.5亿元资助随州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四是建立考核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增加幅度”纳入对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发展综合指标考评体系,细化分解目标,加强检查督办,促使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整体推进、平衡发展。 二、构建支撑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多途径寻求智力支持,推动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一是扎实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与国内外特别是武汉高校的合作力度,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市150家企业与国内6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机构50家,取得合作成果100多项。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沿316国道30多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构筑了科技创新的聚集化发展平台。为推进“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建设,打造千亿元产业,成立了“湖北省专用汽车质量检测中心”,组建了“专用汽车生产力促进中心”并着手筹建 “专用汽车技术研究院”、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技术研发、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三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依托科技龙头企业,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8家,攻克关键技术,形成科技成果,全面提高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四是大力转化创新成果。修订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近两年共对80多个项目进行了奖励;安排专项经费,扶持企业申请专利、实施重大专利项目,2010年全市共申请专利343件,企业专利转化率达到70%以上。 三、培育创新产业,提高经济运行质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培育支柱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改造提升汽车机械、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风机制造等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高新化。加快食用菌产业资源转换、品种转型步伐,推广了秸杆、稻草等替代资源和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去年食用菌出口突破3亿美元,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湖北齐星公司在国内首次应用国际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生产的汽车内饰件,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汽车驾驶室总成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成为随州汽车行业的领头雁。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大推进力度,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科学方法,采用制造高效节能风机装备的核心技术,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了循环经济发展。三是扶持壮大创新主体。坚持把培植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工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的双重作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成长。全市20家企业被列入全省“科技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家,2010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7.4亿元,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四、做好人才工作,聚集创新资源。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发展理念,坚持“企业培育、学校培养、对外引进”三招并举,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强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职工队伍建设。有计划、经常性地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各种创业辅导;积极支持企业引进科研人员,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实施“引博工程”,首批引进了12名博士,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突破;发挥随州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优势,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力度,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了随州亟需的专业课程,大力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展湖北科技创新“院士专家随州行”、随州·武汉高校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职业技能运动会、专业技术拨尖人才表彰奖励等系列活动,启动了随州经济贡献人士家园、高端人才公寓建设,不断提高其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为助推工业兴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