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科技创新 服务工业兴市
市科技局局长 王甫友 “十一五”科技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科技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为鼓励科技创新和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业热情,相继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随州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等文件,为我市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2、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取得科研成果500余项,其中登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30项,获省政府科技奖励11项,获市政府科技奖励143项,专利申请量达1125件,获授权466件,其中发明专利201项,比“十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产品研发和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组织实施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产品关联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其中申报省以上科技项目130项,对上争取无偿科技经费6300多万元,是“十五”时期的6倍,有5家企业获得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十一五”以来,我市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市21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制定成长路线图计划,三环铸造公司等14家企业被确定为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2010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6.19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8.7%。 4、产学研结合体系初步形成。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市政府与在汉13所重点高校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5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6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取得100余项合作成果;全市12家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研发中心,8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今年6月14日,在省委、省政府首次组织的市县科技创新考核中,随州同武汉、襄阳、宜昌、黄石5个地市被授予“2010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荣誉称号,广水市、曾都区跻身被表彰的20个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区行列。 “十二五”科技工作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随州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工作将以支撑和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经济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切实为全市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努力实现四大突破: 1、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上实现突破。切实发挥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创新资源集聚和带动作用,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传统产品高端化。进一步完善多晶硅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电子通讯、电动汽车、半导体照明及相关电子产品,着力形成有区域特色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传统产业工 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 值突破150亿元。 2、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推 进农业现代化上实现突破。按照“高产、优质、 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培 育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农业龙头企 业,建设一批示范效果明显的农业科技创新 示范基地为主要内容,引导科技资源向农业 产业一线聚集,加快以工业化手段推进农业 产业化进程。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 技术创新体系、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养技术创 新体系、农业源头技术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 推广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建设和认定 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形成粮油、食用菌、 畜禽等多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主要 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培育产值过百亿元 龙头企业1家以上,产值过10亿元企业4家以 上。 3、构建产学研精深合作模式,在培育企 业技术创新主体上实现突破。围绕特色支柱 产业及新兴产业,优化高校和企业科技资源 配置,构建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建立支 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向产 业链合作或跨产业合作的模式延伸。力争到 “十二五”期末,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发 展到1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发展到50家,市级 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发展到30家,省级工程技 术中心发展到5家以上。引进和造就100名综 合素质过硬,创新水平突出,创新带头作用强 的技术创新拔尖人才。 4、积极推进民生领域科技创新,在推动 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突破。围绕全市经济 社会建设和民生发展需求,以保障民生健康、 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民生产业为出发点,加快 突破一批公益性应用关键技术,建设一批民 生科技示范工程。突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 节能环保技术开发,推动发展模式向低能耗、 低污染、低排放转变,为促进全市生态文明建 设提供科技支撑。 今年科技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二五”发展的起步年,也是随 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年。全市科技工作 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30项,争取国家、省科技经费1500万元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认定市级创新平台6家以上,专利申请量突破400件。围绕目标,重点做好6个方面的工作:培育创新主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完善载体功能,放大高新区资源集聚效应;搭建服务平台,着力强化创新服务支撑体系;创新融资模式,推进资本要素向企业聚集;加快智力引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进科技管理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