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山吃山”“吃”出新理念
大洪山农民“护林卖景卖生态”
本报讯 记者陈晓林、特约记者钟克波报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昨日,记者在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发现,景区两万多乡亲“吃山”的方式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往 “砍树种菇卖木材”,如今“护林卖景卖生态”。 大洪山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古木参天,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景区党工委书记刘泽富介绍,大洪山作为典型的山岳型风景区,良好的植被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景区打造“养生天堂”的重要支撑,在3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禁止上山砍伐是景区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让砍惯了树、种惯了菇耳的乡亲们一下子转变观念、放下斧锯,谈何容易? 为此,景区每年拿出30多万元的管护费,把核心区域的2.6万亩山林托管给农户,让农民通过看护山林获得收入;支持村民围绕服务游客,发展农家饭庄、客栈、旅游纪念品等项目,从自主就业中获得收入;支持村民组织施工队,参与景区建设工程;把120多名困难群众,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长岗镇绿水村3组67岁的村民郑华财介绍,村里人家已经多年没有砍柴了,平常烧水做饭用的都是液化气灶。村民马立荣带领施工队参与金顶工程建设,妻子开农家乐,女儿当导游,如今家里买了新房子,开起了“皮卡”。村民甘文明、林郎全等40多人还直接从“农民”变成了景区“职工”,每月都有工资收入…… 优质的山林生态资源成为景区宝贵的财富,不仅吸引来各地游客,也吸引来旅游投资者。海航集团进军湖北旅游业,对大洪山“一见钟情”。受其委派来景区考察的德国卡尔森公司、北京大地风景园林公司等,不约而同地对景区开发价值打了高分。前不久,金顶景区如期建成;由台商投资兴建的华中“森态”第一漂——大洪山漂流日前也正式营业。旅游产业的快步发展,让两万乡亲“吃山”更有保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