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把西城打造成和谐建设示范区、特色工作试验区
找准定位倾力促和谐 打造特色锐意谱新篇
作者:公示牌
曾都区西城党工委书记 李汉阳 办事处主任 金培富 曾都区西城办事处地处主城区,优势主要表现在信息灵敏、人口稠密、市场繁荣,发展三产业得天独厚,和谐社会建设内涵丰富。我们紧密结合西城实际,找准定位,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退二进三、科学发展,打造实力西城;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西城;上下一心、严抓重管,装扮靓丽西城;抢前争先、奋发有为,建设魅力西城”的总体思路,较好实现了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阶段性发展目标。2006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创建和谐社区先进办事处称号,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党建工作示范街道称号。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自2005年以来连续保持了在市、区领先位置,被市、区评为先进单位,并逐年实现位次前移。2010年实现工业产值2.8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828万元。 增添新活力 因地制宜谋划发展。 西城是全市唯一没有第一产业的街道办事处,由于人口居住集中,受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因素制约,第二产业逐步外迁,而发展第三产业的条件优越、潜力较大。我们面对现实找出路、坚定不移谋发展,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努力盘活闲置存量资产。以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职工妥善安置为出发点,以“退二进三、盘活存量”为基本思路,对不能运转的集体企业进行改制盘活,先后改制盘活企业9家,货币安置职工460余人。依托现有厂房、土地、企业等资产,狠抓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采取以商招商、全民招商、大员招商等办法,形成了良好的招商环境和效应,2010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个,实际到位资金4100万元,同比增长26%。借助西城商会平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培训、示范、引导、保姆式贴近服务等手段,促进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努力把西城辖区的街面门店排满布齐,2010年,新增服务业96家,年增营业收入4800万元,同比增长22%,个体经营户总量达到6000余户,第三产业比重达到82%,基本形成了零售业、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科学发展格局。 建立新模式 探索城市计生路子 新形势下,城区计划生育人户分离多,流动人员多,居民认同感不强。我们探索建立并认真实施了计划生育“五四三二一”工程,坚持按“五表、四图、三册、两卡、一栏”的管理办法,落实“以房管人”工作措施,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落实。按照瞄准市、区两级先进、创出特色品牌这个目标,紧扣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两个核心,健全包保责任、责任追究和规范管理三个制度,严把政策外生育、出生人口上报、性别比综合治理和出生人口素质四个关口的工作思路,坚持做到网络沿辖区单位和社区两条主线延伸、到底到边,宣传以阵地宣传和上街宣传覆盖、全时全段,服务按上门服务和送站服务落实、定责定人,管理以“五四三二一”管理模式规范、常抓常管。建立了47个计生责任区和400余人的计生信息员队伍,消除管理盲区30多个,连续5年,计划生育“四率”都高标准得到落实,西城的计生工作经验先后在省市区多次被重点介绍和推广。 运作新机制 完善打防治安体系 社会稳定是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健全“调”的机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建立“逢四说事”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调解制度,先后处理历史上访“陈年老帐”12起。完善“打”的机制,健全完善经常性“严打”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对辖区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击,2010年西城派出所共接、出警2399起次,侦破刑事案件51起,查处治安案件41起。健全“防“的机制,健全完善了以“三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治安防控体系机制,积极推进并督促落实技防工作,基本实现了辖区单位红外探头、摄像监控全覆盖。落实“查“的机制,重大节日期间,坚持组织巡逻队员对西城辖区12条重要路段巡逻,为重大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作出了贡献。 参与大举措 做好城市管理工作 人民城市人民管一直是我们的工作理念。我们参与做好城市拆迁工作。先后参与神农公园建设拆迁、污水处理泵站建设拆迁、工兵团建设拆迁等拆迁工作,并在神农公园建设征地拆迁工作中创“随州拆迁工作最快速度”。参与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建立了党工委成员包大街、行政干部和社区干部包小巷的包保责任制,对西城辖区内8条大街、36条小巷全部落实了责任人包保;组织开展了“大清洗、大扫除、大粉刷、大整理”活动,先后投入资金30余万元,修补破损路面180余处、粉刷卷闸门935个、粉刷墙面21万平方米、清除牛皮癣6万余处;先后配合职能部门拆除乱搭乱建100多处、拆除占道货亭186个、治理出店经营2670处,落实“门前四包”管理岗189个。 对接新形势 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民生问题无小事,服务意识要增强。强化社区服务居民功能。联系帮助就业1168人;组织完成了近3000户低保人员的复核工作,做到了进出有序;组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2162人,为4300户6676人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抓好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对街道服务中心和五个社区服务站补助资金205万元,组织完成了双龙寺、草店子、通津桥、九曲弯、玉波门社区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建设,并全部按要求配备服务柜台、办公桌椅、资料柜、制度牌、服务牌等服务设施,规范完善简化办事流程、接受服务的党员群众满意率达98%。积极探索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认真完善、总结和推广了居佳花园小区“社区管理物业化、物业管理社会化、小区管理人性化”的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模式和经验,开展了争创安全小区、和谐小区、文明小区活动。 突出创特色 搭建党建创新平台 我们大力抓好城市党建强基固本工作,强力推进党建创新,打造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作用。依托“八携手”,做好“三联一创”工作。多年来,我们坚持社区与辖区单位携手联做党员思想工作、携手联抓社区教育、携手联办公益事业、携手联防社区治安、携手联护社区环境、携手联帮困难群众、携手联创优质服务、携手联建文明社区,做好党建“三联一创”的特色工作。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先后联系帮扶困难党员130余人,借助西城爱心慈善超市组织党员爱心捐赠,捐款捐物45万元,救助困难党员群众7000余人。建立“卡片”管理党员。把所有党员按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参加活动、社会帮扶、联系群众、缴纳党费、群众评价、作用发挥等八项内容,逐人建立登记卡片,定期向本人反馈情况、定期组织评议,记入个人卡片,共建立党员登记卡片1205份,记录各类信息24300余条。制作“名片”监督党员。对有公务活动、公共服务窗口的党员统一制做党员名片,亮明党员身份和个人服务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先后制作党员名片360余张。制作 “岗牌”约束党员。对有经营柜台的党员和企业主党员,统一制做党员柜台示范岗 (公示牌),将信誉承诺、社会帮扶、党员责任等以柜台岗的方式公开承诺,先后制做各类柜台党员示范岗130余个,规范了党员业主的经营行为。开展 “八星”引导党员。对普通党员,鼓励从学习宣传之星、民事调解之星等 “八星”中任选择四星以上参加实践,党员“八星”活动中调解楼栋矛盾290余起,举报计生信息330余条,开展各类便民服务700余人次。以完善 “五个基本”、 “七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为抓好反腐倡廉建设、着力培育创新党建特色品牌,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