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电子烟遭遇监管真空
产品“鱼龙混杂” 功效让人怀疑
  本报讯 记者包东流报道:随着“禁烟令”的新规实施,一些打着“生物技术、高科技”旗号的电子烟产品逐渐引起市民关注。日前,记者调查发现,随城各商场超市大多设有电子烟产品专柜销售,然而宣传效果让人怀疑,且其监管也处于真空状态。
    上周末的父亲节,市民王先生收到了儿子为他买的礼物——一包电子烟。这包电子烟价值300多元,但是抽了几天后,王先生就放弃了用电子烟戒烟的想法。“虽然有点烟味,但是抽完后老是感觉胸闷,嗓子发干。”
    记者走访了随城一些销售电子烟的商家,发现很多电子烟尽管包装精美,可是除了几个烟嘴和烟杆及说明书之外,大部分电子烟的烟盒上并没有国家认证标志和生产许可证号,也没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具体生产日期,最多只有公司地址。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尚未出台戒烟产品相关标准,而在售的部分戒烟产品既非药品也非保健品,不是医疗器械也不是烟草,因此监管处于真空地带。相关人士也表示,对于电子烟商家宣传的“清除烟毒”、“彻底戒烟”等功效,从医学角度上讲根本不可能实现。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子烟遭遇监管真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都市社会】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