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请您吃顿饭”
武汉体院教师与柳林农民的故事
作者:冯家园
本报记者 冯家园 通讯员 罗学军 “小杨,那事你是怎么定的?”6月27日,随县柳林镇高岭村三组村民黄克勋见到杨洋便问。黄克勋说的事不是别的什么事,而是想请杨洋吃个饭,因为在杨洋的调解下,他家栽上了一亩田的秧,全家人一年的口粮解决了,他感激不尽。 杨洋是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的一名干部,“三万”活动期间,他和其他3位同事住进了柳林金桥、将军台、高岭和长岭坡4个村。3月15日以来,他们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杨洋是地道的武汉人,对随州方言不是很熟悉。在走访过程中,他总是仔细询问,把每个字每个词都搞清楚。5月初,他来到三组杨忠明、杨忠洲所住的自然湾。这里共3户人家,村民们一直从堰塘挑水吃,今年长时间干旱,堰塘也没水了,他们只能走更远的路挑水。看到村民生活如此艰苦,杨洋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帮助他们打水井,解决吃水问题。经过申请,过了一个星期,杨洋便来到杨忠明家告知这个消息,帮他们3家打两口水井。 听到这个消息的杨忠明,立马让妻子做饭,自己却挑上水桶出去了。大约20分钟过后,杨忠明挑着一担水回来了。原来,杨忠明怕杨洋吃不惯小堰塘的水,便到湾外大堰塘去挑水了。“村民走两里多路,专门为我们挑一担水,这件事我今生难忘。”杨洋回忆说。如今,杨忠明用上了井水,他说“一看到这水井,就会想到小杨”。 3个多月来,驻村的4名干部把心用在了工作上,把情用到了百姓身上。将军台村村支书黄礼斌说,村民反映的事,驻村干部都会在10天内给村民一个答复,因而村民也信任他们。目前,“三万”工作已接近尾声,每个村都有他们帮扶的工程,修路、改水、建运动场等惠及民生的项目凝聚着他们的情谊。 “时间是短暂的,但情谊确是永远的。他们用真心真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与农民建立的深厚友谊让柳林难忘。”该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刘德海评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