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单位“三公经费”预算94.28亿元
“三公”消费治理帷幕揭开
新华社7月8日电 记者8日从财政部获悉,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94.28亿元。在翘首等待半年后,第一笔“三公”消费清单千呼万唤始出来,“三公”消费治理的帷幕终于揭开。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2011年中央单位 “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9.19亿元,公务接待费15.19亿元。 财政部介绍,与2010年决算数相比,2011年中央单位 “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减少0.42亿元。其中,由于外交活动和国际交流增加,因公出国(境)经费比上年有所增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比上年减少。 根据财政部刚刚公布的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4.7亿元,这也是首次公开中央单位“三公”经费。 近年来,“三公”经费被肆意挥霍的现象时有发生,公费出国旅游、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问题日益突出。仅在今年,就出现了广东中石化天价购茅台、安徽电力为干部配私车、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高额餐费等一系列事件,深深刺痛了社会公众的神经。全面公开 “三公”费用的使用情况,早已是社会普遍的呼声。 针对备受瞩目的“三公”经费,国务院曾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门压缩预算,并明令要求各中央部门务必于今年6月将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此前,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强调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而如今截止时间已过,除个别部门外,绝大多数中央部门至今仍“按兵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