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出“三公”经费不能再拖拖拉拉
作者:周英峰
新华社记者 周英峰 公开“三公”经费,是各级部门的义务和责任。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公开加快推进,但离条例规定还有明显差距,特别是群众高度关注的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仍然是千呼万唤却难觅踪影。 亮出“三公”经费如此费劲,有财政收支分类不完善的因素,但这只是个技术问题,不能成为阻碍“三公”经费公开的理由。实际上,对于公开“三公”经费,各级部门之所以不积极、不主动,主要是怕公开后受到舆论质疑,企图拖一天是一天,甚至打算不了了之。应该看到的是,预决算公开已是大势所趋,推三阻四或者拖拖拉拉,那只能会引发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从目前几个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情况看,由于仅是个总数缺乏具体内容,人们的普遍感受是看不明白。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对“三公”经费支出等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公开得更详细。对于尚未亮出“三公”经费的各级部门而言,除了要履行国家法规规定尽快公布之外,也要更为详细地公开自己的支出,不能只是打算走走形式、玩玩数字游戏。 当然,只是寄望于各级部门的自觉是不够的。在推动“三公”经费公开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法规的执行力度,对于拒绝或者拖延信息公开的要坚决让其付出代价。同时,也要从制度设计等层面进行考量,让各级部门没有办法推三阻四、拖拖拉拉。这,既考验决心,也考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