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严峻本月下旬为防治关键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张祥龙报道:本月中旬,市植物保护工作站连续发布病虫情报表明,目前我市中稻穗颈瘟、稻曲病,二代二化螟,三代稻飞虱等病虫害发生趋势严峻,本月下旬为防治关键时期。 据市植保站测报,预计今年我市中稻穗颈瘟和稻曲病都为中等至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其主要依据是近几年我市中稻穗颈瘟和稻曲病在局部发生较重,菌源广泛存在;而且中稻种子来源广泛,携带病菌的可能性大,易造成偶发和突发,且优质稻面积大,品种易感病,十分有利于病害流行;加之前期干旱严重,7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可能会有更多的阴雨天气,水稻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对穗颈瘟、稻曲病的发生危害有利。穗颈瘟的防治适期为水稻破口5%,稻曲病为破口前3-5天。防治药剂有:20%咪鲜·三环 (双特粉)可同时防治穗颈瘟和稻曲病;穗颈瘟还可选用稻瘟灵防治;稻曲病还可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井冈霉素等防治。 二代二化螟预计今年我市为中等偏重(4级)局部大发生(5级),全市发生面积将超过120万亩。若防治不力,平均螟害率将超过6%,高的可达20%以上。其主要依据是今年一代二化螟加权平均亩残虫量为2158头,比去年略少与前年相当,其中随县1780头,曾都673头,广水4400头,属残虫基数较高年份;加上今年我市中稻栽插期长,生育期不整齐,对二代二化螟的发生有利;气象预报7月份气候条件对二代二化螟的发生无不利影响。根据一代残虫发育进度推算二代防治适期为7月19-30日;因残虫量高,所以中稻田都为防治对象田;因二代二化螟发生量大,中稻栽插期长,发育不整齐,一次用药很难控制其危害。防治时间应在7月21日左右和7月29日左右连续用药两次进行防治(随北可推迟2天;早栽的可提前2-3天);防治药剂可用:(1)亩用25%唑磷·毒死蜱60-90克或20%阿维·三唑磷50-70ml或48%毒死蜱亩用60-80ml;(2)亩用1.8%阿维菌素80-100ml;(3)亩用18%杀虫双300ml。 三代稻飞虱为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为20-30万亩。该站7月14-15日在淅河、府河、洛阳、何店等地调查,稻飞虱百蔸虫量为0-240头,平均为67头。随县、广水市和曾都区各地调查,全市平均百蔸虫量不到100头,最高为420头,目前尚未没有查到达到防治标准的田块。但今年我市优质稻面积大,对稻飞虱的发生极为有利;前期降水少,大部分降水可能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这将对稻飞虱的迁入和危害有利;但是7月下旬正是我市防治二代二化螟的时间,预计防治较彻底,使用毒死蜱、乙酰甲胺磷等药剂也可有效兼治三代稻飞虱。防治适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治指标为百蔸虫量1200头,防治对象田以水源条件好、长势旺、偏施氮肥、晒田不彻底的田块和优质稻为重点防治对象田,防治方法是达到防治标准的要及时进行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1)25%噻嗪酮或25%吡蚜酮亩用20-30克;(2)25%噻.异亩用60-80毫升;(3)48%毒死蜱亩用60-80毫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