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推进平安曾都建设
曾都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记事
平安是什么?对普通市民来讲,是安居乐业、敦亲睦邻;对曾都区来讲,则是环境和谐,经济发展。近年来,曾都区认真落实综治工作部署,积极排查矛盾纠纷,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全面加强治安防控,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筑起了一道道安全屏障。 成果的显示离不开这样一组胜于雄辩的数字:曾都区在保持5年命案全破的基础上,今年1—6月发生刑事治安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3.8%;危及群众财产安全的“两抢一盗”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共受理此类案件737起,比去年同期下降25.5%;共发生各类矛盾纠纷399起,成功调处390起,调处成功率97.7%。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事)件;没有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市有广泛影响的恶性案件;没有发生重大生产安全、火灾事故;没有发生有影响的伤害中小学生案件;没有发生集体进京上访滋事事件。全区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强基固本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形成整体合力 曾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年初与各镇(办)签订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镇办与辖区各部门,各部门与二级单位和内部科室也都层层签订了责任书,确保综治责任目标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综治工作实绩档案,落实了综治委联席会议制度及综治委成员单位到联系点经常开展工作的机制。 全面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今年,曾都区在保障综治维稳经费财政预算落实的基础上,区政府又讨论追加了社会管理创新专项工作经费,在全市率先落实“以钱养事”综治维稳工作经费,率先对综治维稳先进单位进行重奖。 全面加强了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完善了10个镇办综治维稳中心建设、212个综治维稳站建设、318个矛盾纠纷调解室建设,配备了综治维稳信息员329名,矛盾纠纷调解员278名。今年又规范了9个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的建设,统一设置了社区警务室。这些新举措、新机制的落实,进一步扩大和增强了综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全面推进 社会治安严打整治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全区持续开展严打行动,遏制了刑事犯罪的高发态势。一是命案持续全破。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发3起命案,全部侦破,实现了自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半共67起现行命案全破的奇迹。二是严打持续开展。政法部门始终树立“打击犯罪工作是政法工作主业”的理念,连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1—6月,共破获各类刑事治安案件612起,七类案件破案率达65.6%;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554名;共摧毁各类犯罪团伙20个,其中涉恶团伙1个、“两抢”团伙11个、盗窃团伙8个;共抓获网上逃犯53名。针对涉毒违法犯罪日益猖獗的势头,全区加大打击力度,截至目前,已抓获吸毒人员190名,行政拘留109人,强戒26人。 强化管理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全区不断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治安防控工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一是全面完成了“两实”全覆盖工作任务。以“两实”工作为载体,以旅馆业管理信息系统为辅助,摸清实有人口的分布现状,全面掌控影响稳定的高危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的详细情况,实时捕捉其活动轨迹。目前,共清理登记房屋154443户,实有人口信息511370条,流动人口信息3655条。二是街面巡逻力度进一步加强,起到了很好的防范和震慑违法犯罪的作用。同时,社区配备电动巡逻车、治安巡逻员,全面加强随城街面治安防范。三是大力构建内部防控网。贯彻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等法规,指导、监督各单位开展治安防范工作,在大型企业、党政机关、大型商场、宾馆等推广建立了远程监控和即时报警系统,提高了自防自治能力。四是强力推进技防建设。已在重点场所、主要路段新建850个监控探头,建成各类监控系统2660套,安装报警器4216套,特别是今年辖区有四个镇投资近40万元建成建设了覆盖镇区的视频电子监控系统。各派出所建成四级视频监控平台,公安分局建成三级视频监控平台,对社会面实现全方位动态控制。 加强引导 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管理创新局面 曾都区围绕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组建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动车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 ——在重型精神病人服务管理方面,探索推行了“四色预警”分级管理机制。按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症状表现将患者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在相应的档案上分别粘贴相应颜色的标识。在日常管理上建立由监护人、村(社区)治保员、邻居、公安干警、精神病防治医生组成的治疗管理专班,根据不同预警级别采取对应的治疗管理方案,并随病情加重或好转实行动态管理,随时转换预警管理级别。 ——在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方面,全区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推行社区“大党委”制。在原有社区党组织基础上,在党员组织关系、单位身份不变的情况下,撤销原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下设网格党支部、功能性党支部、物业管理党支部。目前,已规范组建22个社区“大党委”,成立了235个党支部,建立议事、管理、联系、考评等工作机制。二是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每300-500户、15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以社区为网、以小区为格、以楼栋为结,实行“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的管理模式,充分整合网格内各类管理服务资源,基本实现网格内党组织建设、治安巡逻、物业管理、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五个方面的管理服务全覆盖。三是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除集中开发小区由规范物业公司管理外,对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及零散住户,由社区居委会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推行公益性物业管理服务。四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深入开展文化服务进社区、事项办理进中心、治安巡逻进小巷、文明创建进楼栋、志愿服务进万家的“五进”工程,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虚拟网络管理方面,探索建立了“三 制一群”(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站沟通协调制度、 重大舆情报告制度、建立网络评论员QQ联系 群)管理模式,网络舆情得到了有效监管和引导。 ——在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推行了校园“110” 制度,以公安110为平台,在一校一警的基础上, 组建校园110巡逻队,购置巡逻车,对校园及周边 进行24小时巡逻,巡逻人员配备对讲机,随时与 公安110沟通互动,基本实现了校园无治安责任事故、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的安全目标。 党委政府重视是前提,群众参与是基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及广大群众参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目前,全区35个社区成立了35个志愿服务队、231个志愿服务小分队,登记建档的志愿者达到1700多人。同时,全区成立了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三个行业性调解组织,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中;发动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门栋关照员等热心服务居民参加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活动,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社会环境稳定、治安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越,如今的曾都区不仅是开发建设的热土,更是平安的乐园!平安对于新曾都而言,已经有了新的解读,它已不只是一个地区的治安目标,它更是良好的招商资源、重要的投资环境和率先发展的竞争优势。 |